拉康的性别特征理论解读
文 | Nathalie Charraud 译 | 郑鸣
拉康的性别理论可划分为四个渐进的阶段,下面我们将逐一探讨。
在第一阶段,他重新审视了弗洛伊德的观点,认为在无意识中,性别对两性而言仅有一个表象:的视觉形象。男性拥有它,而女性则没有,这种视觉印象强烈。两性的区分基于视觉和想象。
第二阶段,被象征化为石祖,与古希腊仪式中的男雕像有关。拉康此举旨在将石祖作为欲望的能指,成为两性间的中介。在古代,似乎也存在类似的石祖形象,这表明石祖的意义是普遍存在的。
第三阶段,拉康引入了享乐的概念,区分了与石祖相关的普遍享乐以及专属于女性的额外享乐。这种享乐对女性而言更为接近神秘。
最后阶段,拉康的教学变得更加激进,他提出不存在,因为人们无法为这种关系找到一个坚实的定义或基础。
具体来看这四个阶段:
第一,拉康借鉴弗洛伊德的理论,指出主体的身份是基于其是否为的载体来定义的。这在症的形成中尤为重要。
第二,拉康对石祖与的区分进行了重新定义。他认为石祖是一个纯粹的能指,不仅是权力、权杖的象征,也不专属于的载体。主体的划分不再是基于是否拥有,而是基于是否是石祖或拥有石祖。
在无意识中,这两种立场对两性而言都是基于性别特征的唯一表象——石祖-来进行定位的。拉康的理论强调了这一机制与语言中的机制相对应,使得无意识像语言那样构成。
人类的一切经验都依赖于语言,它去除了人的自然部分,包括性别特征。石祖不再是一种个人的专属物,而是一种纯粹的能指和假装。
欲望在拉康的理论中具有特殊的结构。它不是以自然的方式形成,而是以象征性的术语构成,依据着主体的历史。不同的性立场与主体的历史态度相关联。
关于女性立场,拉康指出,尽管男性可能在某些方面避开了石祖的判断,但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存在于性和话语之内或之外。这是女性的额外,使她们更直接地面对现实。
在拉康的最后教学阶段中,他强调的不存在。每个主体本质上都是“一”的特质的自给自足的载体。性别特征相似的都是假象,是想象的诱惑律令。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交流困难是观察到的事实。
拉康的理论也揭示了性别研究的诞生及其对性别研究者的启示。尤其是酷儿(queer)女性者们从中获得了重要指导。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男人和女人之间存在交流难题。男人无法将自己“放在女人的位置上”而不失去他的男子气概,而女人则常常在男人身上重新发现她们无意识幻想的外在特征从而产生欲望。这表明性别特征并非一种关系,即男人和女人并非互补存在。
对于女性而言,她们常常面临自我认知的困境。她们可能会以某种歇斯底里的方式回应这种困境,如模仿男性或寻找替代物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立场可能导致各种情感和行为反应。
欲望与爱情的关系
拉康在其研讨班中多次探讨了爱情问题。他将爱情视为补充缺失的一种方式。爱情的基础建立在缺失之中,尤其是能指的缺失。爱情就是围绕这种缺失上演的戏剧。
在男人的爱情生活中,经常可以观察到欲望和爱情之间的。这种可能导致男人将爱情与欲望分开看待,甚至将爱情为一种般的。
拉康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性别、欲望和爱情的新视角。这些理论对于性别研究者、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