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逻辑判断
第一节 逻辑推理基础
一、翻译问题为逻辑语句
例题重现
如果天气晴朗,则我们举办拔河比赛;如果风力过大,则不举办拔河比赛;如果不举办拔河比赛,则我们举办演讲比赛。
假设当前实际情况是我们正在进行拔河比赛,那么以下哪一项必然为真?
分析解答思路
解题首要步骤是翻译题目中的叙述为逻辑语句,再根据逻辑规则进行推理。
二、逻辑推理规则
1. “如果…那么…”的逻辑
口诀:前因后果
符号表示:A→B(A导致B)
文字解释:知其因,必知其果。
2. 逆否等价逻辑
符号表示:¬B→¬A(非B则非A)
文字解释:肯定前因,必然肯定结果;否定结果,必然否定前因。
三、逻辑推理的进一步应用
3. “只有…才…”的逻辑
口诀:后果决定前因
符号表示:B→A(结果发生需前因存在)
文字解释:无此因,必无此果;有此果,必有此因。
示例:除非还钱,否则告你。
4. 逻辑中的“且”与“或”
“且”表示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相当于“和”、“既…又…”;“或”表示两个条件中至少一个成立。
四、德·摩根定律与逻辑运算
(1) 对于“且”的关系取反为“非A或非B”;(2) 对于“或”的关系取反为“非A且非B”。
五、逻辑推理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1. 翻译问题为逻辑语句是基础。
2. 理解并运用逆否等价、德·摩根定律等逻辑规则。
3. 注意区分“有的”与“所有”的逻辑关系。
六、真假推理的逻辑方法
当面对真假难辨的问题时,先寻找其中的矛盾关系。矛盾关系的特点是“非此即彼”,其中必有一真一假。
常见的矛盾关系类型包括:肯定与否定同一事物的关系、有的是与所有的关系等。
七、欺软怕硬原则与口诀应用
在处理涉及部分与整体关系的逻辑问题时,遵循“欺软怕硬”原则,即针对点名句(提到具体人物或事物)进行反向或同向推理。
八、总结与复习建议
此类题型的解题套路性较强,建议通过多练习、多总结来熟练掌握。复习时重点关注易混淆的逻辑规则与关系。
后记:逻辑思维的培养与实践
逻辑思维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不断地实践与积累。通过持续地练习与总结,你可以更加熟练地运用逻辑规则解决各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