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概述
我国自2012年起,为顺应发展战略,开始深入研究并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体系。经过不断的调整与优化,到了2023年,我国正式推出了《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此分类目录将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地划分为九大主要领域,涵盖了多达三千余种产品。
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包括网络通信、电子制造、软件服务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产业。
2.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涵盖了智能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装备等多个高端制造领域。
3. 新材料产业领域:涉及先进金属、先进化工、复合材料及前沿新材料等材料科学领域。
4. 生物产业领域:包括生物医、生物技术、生物农业及生物能源等生物科技产业。
5. 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涵盖车辆制造、装置生产、配件制造及相关服务等领域。
6. 新能源产业领域:涉及核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7. 节能环保产业领域:包含高效节能、环保技术及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
8. 数字创意产业领域:融合了数字文化、设计服务及技术融合应用等领域。
9. 相关服务业领域:包含了技术研发、知识产权服务、专业技术推广及相关科技服务等。
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概览
截至目前,我国已成功建立66个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这些集群遍布各地,重点涉及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等多个关键领域。
产业分布与区域发展
从产业分布看,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拥有23个集群,彰显了我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而东部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成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地。尤其是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以及长江中上游地区,形成了四大主要产业发展集聚区。
具体而言,华东地区领跑全国,拥有27个集群,占比超过40%。其中,山东省以7个集群的数量领跑各省份,广东省紧随其后,拥有6个集群。这些地区不仅产业体系完备,而且产业基础雄厚,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主要地区产业发展特色
长三角地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等领域见长,拥有一批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产业基础坚实。
环渤海地区依托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领域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国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的广东省,在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及数字创意等领域实现了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