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的网络时代背景下,网民的数目已经趋近饱和,对于新用户的增长、用户活跃度及流量红利等指标已逐渐接近顶峰。品牌间的竞争却愈发激烈,各家都在寻找新的流量突破口以及更为高效的营销策略。随着社交生态的持续完善,私域流量逐渐形成了其成熟的生长环境,而KOC也顺势崛起。
私域流量驱动下的KOC影响力
所谓KOC,即“关键意见消费者”(Key Opinion Consumer),与KOL(“关键意见”,Key Opinion Leader)相对应。KOC通常指的是那些能够影响自己社交圈内朋友或粉丝产生消费行为的消费者。从广义上来说,每一个使用产品的用户都可以被视为KOC。
在这样一个流量近乎饱和的市场环境中,吸引新流量的难度日益加大。如护与老顾客的关系并激发他们的再次购买意愿显得尤为重要。而KOC正是基于私域流量而生,他们通过影响自己的私人社交圈来激发消费潜力。
KOL与KOC:不同领域的传播主体
尽管KOC与KOL在字面上仅有微小差别,但二者在传播主体上确实存在一定关联。在特定垂直领域中,KOL与KOC之间的界限并非绝对分明,他们的身份可以相互转化。当KOC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有可能晋升为KOL。
二者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1. 渠道差异:私域与公域的流量领域
KOC主要依赖于私域流量,而KOL则更多地依赖公域流量。私域流量通常包括个人号、群聊等,让个人拥有者能够自主掌控流量分发和内容推介。
对于KOC来说,他们可以在其私域流量中灵活发挥作用,影响其中的。
2. 用户关系:推荐与分享的互动模式
KOL因其权威性和话语权,通常以推荐的形式影响用户,而KOC则更多地基于自身的消费体验分享生活经验和真实感受。由于KOC的视角更贴近普通消费者,因此更容易获得用户的信任。
3. 传播内容:专业性与真实性的平衡
KOL的内容通常更具专业性,并设立特定“人设”,而KOC的内容则更加真实、生活化。KOL可能因涉及过多的商业利益而有时失去客观性,而KOC则以真实描述产品来获取用户的深度信任。
从KOL到KOC:品牌传播的新挑战
随着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逐渐转向私域流量和KOC,如何有效运营并最大化利用流量成为了关键。选择和运营KOC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需要在真实性和商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
结语
当前,KOC领域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品牌传播开辟了新的道路。在大数据时代,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补充、相互转化的。优化营销方式、挖掘目标用户的长期价值、提升忠诚度,需要两者结合努力。
—— 段淳林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