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的信与孩子之间的牵绊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身份是一位13岁男孩的母亲。近来,她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她的孩子陷入了电子游戏的漩涡,以至于到了影响学业的地步。多次的面对面沟通都未能取得好的效果。受到《傅雷家书》的启发,她开始尝试以写信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她每写自己的想法,并将信件放在儿子的房间。当孩子放学回家,看到桌子上的信件时,出于好奇,他开始阅读。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令人欣喜的变化开始显现。那个曾经一放学就躲进房间沉迷游戏的孩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开始主动阅读、学习的小男孩。
我的同事在分享这个故事时显得非常激动。她的话语中流露出作为母亲的用心与感动,也体现了书信本身的魔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通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但有时,古老的书信交流方式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我读大学时,给朋友写信、寄信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而如今,这种体验似乎已经成为了过去式。文字的力量从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减。
特别是对于家书这种特殊的书信形式,它承载着父母与孩子之间深厚的情感和交流。家书,简单来说,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用来沟通情感和想法的书信。历史上有《曾国藩家书》、《梁启超家书》以及《傅雷家书》等著名作品。
今天,我想与你分享几封现代家书中让我深感触动的篇章。
第一封家书,聚焦于对待金钱的态度。吴军老师通过女儿做家务与压岁钱的故事,教育女儿关于金钱的正确观念,强调了先挣钱后花钱的顺序,以及用钱在社会中产生正向效果的重要性。
第二封家书,谈及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同龄人的影响逐渐增大。吴军老师通过分享大学的建议,教导孩子如何选择挚友以及建立稳固的友谊关系。
第三封家书,则是关于学习的探讨。除了专业学习外,吴军老师还强调了学习科学常识、人文素养以及自我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协作精神和相互启发的合作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从朋友的成功经验中不难看出,书信的沟通方式具有独特之处。面对面的交流虽然直接,但有时难免产生争执。而书信则能让人心平气和地表达和接收信息,经过深思熟虑的文字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