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索与学习的转变。这一理念的转变已经逐渐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二中心小学的陈秀元老师,就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了对学生六大的观念,即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活动空间和学习时间。这一观点新颖且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二中心小学
在数学的世界里,每一堂课都是一次探索的旅程。学生们的思维在此碰撞,智慧在此闪光。陈秀元教授在教学中深刻理解到,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第一,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知识的源泉,是创造发明的起点。陈老师认为,应为学生提供充分观察的机会,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时,鼓励学生从家中带来各种实物,仔细观察并分类,从而深入理解这些形体的特征。
第二,学生的思考力。独立思考是学生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关键。陈老师常常鼓励学生运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比如在教学“通分”时,引导学生尝试多种方法,并找出最简便的方法。
第三,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通过表达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上,陈老师鼓励学生清晰完整地表述图意和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四,学生的操作能力。数学知识抽象难懂,通过操作可以使其具体化。陈老师经常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五,学生的活动空间。学习不应只局限于课堂,陈老师经常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和成长。
第六,学生的学习时间。陈老师认为,有效的课堂练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她精心设计练习,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有问题及时解决,尽量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
陈秀元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她认为,只有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会学”能力。这是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二中心小学的教学理念,也是陈秀元老师一直以来的教学追求。
——(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二中心小学 陈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