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武陵春,多年耕耘于教育一线。在日常教学中,我时常目睹学生们上课时分心、小动作频发、闲话连篇等不良现象。这些行为往往导致他们无法专注听课,知识摄入不足,对所学知识似懂非懂,最终影响学业成绩。
面对这类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我们应如何引导他们重回学习轨道呢?下面我将分享一个实际的教学案例。
曾有一位初二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总是坐不住,东张西望,听课时也常常心不在焉。他的作业错漏百出,有时还会打扰其他同学学习。我决定与他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
师:同学,我注意到你在课堂上经常分心,并且与邻座交谈。是这样吗?
生(略显羞愧):是的,我……我有时听不懂。
师:那么,是所有学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还是只有部分学科呢?
生:有些学科能听懂,比如英语和语文;物理就很难懂;数学有时能听懂一些。
师:那么,你是否有认真听讲呢?是因为听不懂才不去听,还是因为缺乏认真听讲的习惯呢?
生经过思回答:对于物理和地理,我想听也听不懂;数学和英语是我没有认真听讲,有些不懂;还有,我不喜欢数学老师,现在对数学失去了兴趣。
师: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对于能够听懂的学科,如数学和英语,如果你能更专注一些,是完全可以取得进步的。对于物理和地理这些较难的学科,我们可以一起寻找学习方法。自律是学习的关键,我们需要学会管住自己。
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和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表示愿意努力改进。我进一步向他介绍了如何提高自律性的方法。
师:要增强自律性,首先要让自己的思维紧跟老师的讲课进度。管住眼睛,不要东张西望;管住手,不要在桌子底下找东西;要按时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当你上课想分神时,可以尝试掐自己一把或者用橡皮筋提醒自己。
我还向他介绍了一个心理学实验中关于棉花糖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自我控制力的重要性。那些能够抵御诱惑、坚持等待的孩子往往在以后的生活中表现得更出色。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引导,这位学生逐渐改掉了不良习惯,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暑假即将过去,为了迎接新学期,家长和老师们需要关注孩子们的非智力因素培养。我们不能仅仅靠唠叨和孩子背书做题来提高他们的成绩。我们需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