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访微缩竹编艺人——徐茂盛
武义竹编,被收录至金华市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一种用毛竹编织成各种和工艺品的手工艺,更是一种传统与自然的融合。竹子,以其干脆利落、开裂性强、富有弹性和韧性的特质,成为了家用器皿编织的主要材料。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现活用品逐渐替代了传统的竹编制品。
在金华武义的一个竹编工艺品工作室里,我们却看到了与现活迥异的传统手艺。工作室的主人徐茂盛,一个70多岁的竹编手艺人,他热情地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微缩竹编工艺品。从备料到最后的锁口,每一个步骤都透露出他的匠心独运。
徐师傅从小与竹编结缘,他辍学跟师傅学习竹编手艺,如今已经将这门手艺传承了一生。他不仅擅长制作农用,还能制作微缩版的竹编工艺品。尽管微缩版的农具个头小,制作起来并不省力,但徐师傅凭借多年的经验,使得每一件作品都精致无比。
闲暇之余,徐师傅会和我们聊起他的故事。他告诉我们,虽然现在年轻人都喜欢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但传统的手艺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继承和发扬这门手艺。
二、走访竹编非遗传人——良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竹编艺术,我们来到了武义郭洞的中。他是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竹编传承人,从事竹编手艺已经40多年。
良的竹编作品不仅传统,还融入了创新元素。他参加展会时看到塑料制品的灵感,回家后反复琢磨,最终用竹子制作出了精致实用的鸭型果盘等作品。他还将米筛制作成了微缩版的武义温泉之城等具有空间感的立体竹编。
良告诉我们,他的非遗传承事业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他也一直在为传播传统民艺和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指尖上的国粹——竹编的保护与传承
在肯定和欣赏他们的手艺的我们也思考了如何保护和传承竹编艺术。我们应该加大对竹编艺人的保护力度,特别是那些从事立体竹编的艺人。完善竹编教育体系,开发产业人力资源。中长期保护和发展规划,进行差异化保护与开发。
结合生态旅游大力发展竹编文化产业旅游,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融合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的竹编工艺理念,不断创新编织纹样和编织方法。
我们要强调的是实现传统文化与现活的融合。传统的竹编制品应该与现代审美和消费观念相结合,推出更多有创意的产品。
结语
这些手艺人用他们的匠心独运和生命温度创作出的器物,不仅仅是材料与工艺的组合,更是一段过去的慢时光和一段回忆里的喜怒哀乐。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指尖上的国粹,为它们的保护和传承贡献我们的力量。
浙江省社科联社科普及课题成果
课题编号:20KPW15M
课题名称:探索武义微缩竹编的艺术价值与传承发展
课题负责人:待定
工作单位: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