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楚并非源自于你缺少什么,而是源自于你认为你必须拥有什么。——这句话深刻诠释了人们内心的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出自国际级NLP大师李中莹的智慧。
曾经发表的那篇文章(点击蓝字可阅读),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声,他们纷纷留言,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
“思绪纷飞,戒断不易,常常在忙碌中又神游他处”;
“为挣钱而焦虑,始终无法摆脱舒适圈的束缚,反复的困扰让我几乎陷入衰弱”;
“我就是那种忧思过多的类型,常常为未发生的事焦虑。我并不想这样,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
“我的内心严重到几乎陷入抑郁症的境地,无法摆脱,无法释怀,甚至有了放弃一切的念头”;
“每天都思虑过多,对小事反复琢磨,这真的让我很累,我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
阅读了大家的留言后,我们了解到,原来有许多人和我们一样,深受“思虑过多”、“高内耗”、“高焦虑”、“高敏感”等情绪的困扰。
高敏感与高内耗的人群
常常倾向于自责,将问题过多地揽到自己身上;他们喜欢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并且对细节过分挑剔,这样容易陷入焦虑和胡思乱想的境地。
快乐常常因思虑过多而远离,轻松也常因纠结太多而被阻隔。很多人因为这种高敏感思维而产生了诸多烦恼与焦虑。
NLP大师李中莹告诉我们,痛苦其实可以转化为动力,指引我们寻找摆脱威胁的方向。
调节胡思乱想的方法
为自己的思考设定范畴和目标,一旦超出这个范畴就暂停思考。例如,不要在一个小问题上纠结太久和太深入,而是让思考有深度和广度,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
给思考限定时间,时间一到就必须停止胡思乱想。比如为某件事设定3天的思考时间,然后立即行动。
每天进行一定的内省和行动,避免只思考不行动或只行动不反思。对于过度思考者来说,列出思考的方向和主次,专注于核心要点,避免分散精力。
停止苛求完美的极端化
告诉自己即使失败了、不完美、存在问题也能坦然接受。因为很多时候事情的结果尚未确定,不确定是常态。
采取应对策略
- 冥想:冥想,接纳思考,释放执念。
- 发泄法:倾诉烦恼和郁闷,减轻精神负担。
- 转移法:放下困扰,专注其他事情。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这句《金刚经》的话告诉我们不要过度执着。虽然性格的改变不易,但我们仍需时刻与自己对话,让自己活得更愉悦。
高敏感虽然是一把双刃剑,但我们可以改变待人处事的敏感方式。对于高敏感人群来说,无需消除敏感特质,但可以改变敏感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