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方法五:对比分析法
在处理问题时,运用对比分析法能更清晰地明确问题所在。此方法的关键在于确定两个核心要素:对比对象与对比维度/指标。
一、对比对象
对比对象的选择主要分为两大类:自身对比与行业对比。
例如,经营一家零售加盟店,若要评估10月份的销售额表现,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对比衡量。
进行自身对比。将今年10月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的销售额进行比较,以了解是否存在销售同比增长或下滑的情况。与本月设定的销售目标进行对比,看是否达成或超额完成。与上个月的销售额进行环比,看是否存在增长或下跌的趋势。
进行行业对比。可以与同区域或全国的同类型店铺的平均销售额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本店在行业中的位置。还可以与同场竞品进行横向对比,找出自身与竞品之间的差距。
二、对比维度/指标
对比的维度通常涉及三个方面的指标:数据整体的大小、数据整体的波动以及趋势变化。
1. 数据整体的大小
某些指标能够直接反映整体数据的大小。常用的有平均数、中位数等统计量,以及特定业务指标如整体销售额、店均销售额等。
2. 数据整体的波动
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被称为变异系数,它可以用来衡量数据的波动情况。通过这一指标,可以了解数据的离散程度。
3. 趋势变化
从时间的维度来看,趋势变化反映了数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常用的图表有时间折线图(按年月日展示),以及同比和环比等分析方法。其中,同比是与去年同一时间段进行比较,而环比则是与上一个时间段进行比较。例如,今年10月份的销售额与去年10月份相比增长了多少百分比;再如,本月销售额与上月销售额相比是增长还是下降了。
在实际工作中,产品经理们经常使用A/B测试方法来验证产品设计的优劣。这种方法背后的逻辑同样也运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其中,“数据埋点”是一项关键技术,值得单独深入探讨。
还有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是群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按照某一特征的不同将数据分组,然后比较各组的数据,以揭示数据背后的含义和规律。例如,在社交应用中分析用户留存情况时,可以将用户按照注册时间分组,然后研究各组的留存率及变化趋势,找出用户流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