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震亨的曾祖父为明四家之一的文征明,其所著的《长物志》于崇祯七年编纂完成。其中,“长物”的“长”字,音为四声的“zhàng”,可解释为“多余”之物。
关于文震亨与《长物志》
正如沈春泽在原序中所言:“
罗天地间琐碎之物,尽收于几席之间,听我随心所欲之指挥。即便日用之物,不可穿衣,不可果腹,亦可尊享如璧玉之贵重,寄予我内心之慷慨与不平。这等气韵、才情与真情,所展现之风韵别具一格。”
《长物志》涉及范围甚广,包括建筑、花木、园林、禽鱼以及书画、日用器皿、衣饰等各个领域。
《长物志》第六卷“几榻”一章,专门论述了家具设计。虽篇幅简短,但其所表达的个性化设计理念十分鲜明。
书中所述:“古人制做几榻,其尺寸长短广狭各不相同,但置于室内必显得古雅可爱。无论用于坐卧凭靠,还是用于展经史、阅书画、放置器皿等,皆方便舒适。而今人制作之物,过于追求雕刻与文饰,以迎合世俗眼光,致使古人之韵味荡然无存,实令人深感叹息。”
【注释】
几榻:几为小型案几,如花几、茶几、香几;榻为低矮之床。
燕衎:衎为乐之意,等同于“宴”,指宴饮娱乐。
鼎彝:《说文》中解释:“鼎为三足两耳的器皿,用于调和五味;彝为宗庙中的常设器皿。”
肴核:“肴”同“殽”,指熟食的鱼肉等。
枕簟:簟为竹席之意。
【简述】
《长物志》中强调了适用性、简约与拙朴三大原则。
适用方面,《长物志》中提到家具的尺寸与功能应相匹配,如书橱的深度与容量、椅子的高低与宽窄等皆需考虑使用便捷性。
简约则体现在家具的设计上,不过分雕饰,保持材质的自然美。明式家具多以简单线条构成,注重功能与造型的统一。
拙朴则要求家具应展现材质的天然纹理与色泽,不露斧凿痕迹。如黄花梨等木材的自然纹理与色泽皆为上品。
《长物志》所体现的审美趣味与工艺思想不仅在工艺史上独树一帜,也在世界家具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所倡导的简洁素雅的居宅陈设体验,以及制具尚用的东方独特生活观,至今仍为世人所称道。无论是家具设计还是生活美学,《长物志》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