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盈利能力_三只松鼠的盈利模式

2025-02-2001:57:15创业资讯1

文:赵正

ID:BMR2004

上市之旅曲折,尽管如此,三只松鼠(300783.SZ)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依然让人审视其未来发展潜质。

根据近期披露的信息,三只松鼠在上市后的第二份财报期内,其财务状况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据财报显示,三只松鼠在2019年第三季度的营收达到了22,同比增长53.2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为2921万元,较前一年同期下降了50.95%。公司此前预告中提到,这一下降主要是受到了补助减少4403.53万元的影响。

回顾前三季度的业绩,公司总收入达到了67.14,同比增长43.7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为2.96,同比增长10.4%。

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上市后的三只松鼠净利润出现了显著下滑。对此,《商学院》记者曾尝试联系三只松鼠的公关负责人殷翔,就其业绩下滑、代工模式以及产品质量等问题进行采访。截止发稿前,尚未收到对方的回复。

渠道单一,受制于电商平台

近年来,三只松鼠的高速增长已成为业界的焦点。

据三只松鼠的招股书所述,公司在过去的几年中实现了显著的营收增长。虽然营收的增加并未带来相应的利润增长。对此,有分析指出其线下渠道相对较少,主要依赖于电商渠道。

电商渠道虽然为三只松鼠带来了巨大的业务量,但同时也伴随着高昂的服务费、物流成本以及流量费用。比如,在2019年前三季度中,虽然公司营收达到了67.14,但其营业成本却高达63.35,其中销售费用更是占据了14。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其净利润率的持续下降。

电商渠道的特性使得促销活动频繁,这对三只松鼠的利润产生了明显的侵蚀。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相比,如恰恰食品和良品铺子,三只松鼠在渠道多元化方面显得较为薄弱。

线上渠道过度依赖,线下发展乏力

数据显示,三只松鼠在2018年的线上渠道占比高达89.32%,主要依赖于天猫、京东等平台。相比之下,其竞争对手的线上占比则较低,而线下渠道则更为发达。这表明,线下渠道无论是在毛利率还是净利率方面,通常都优于线上产品渠道。

过度依赖线上渠道导致了三只松鼠的净利润率偏低,盈利能力增长乏力。尽管公司从2016年开始尝试拓展线下渠道,如开设松鼠投食店等,但扩张速度显然较为缓慢。截至2018年10月,其线下自营投食店仅开业45家。

品牌营销与产品质量的权衡

三只松鼠凭借其独特的品牌营销策略和IP打造成为坚果领域的领军企业。

其创始人章燎原虽然出身草根,但却擅长品牌打造和消费者互动。通过塑造、小酷、小贱等卡通形象,赋予了品牌拟人化的风格。而在与消费者沟通方面,公司采用拟人化的路线,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在品牌营销和IP打造上的高投入也带来了产品质量方面的诟病。消费者对三只松鼠产品的投诉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问题、发霉、包装中有异物等方面。这主要源于其代工模式——公司不生产产品,而是委托供应商代工。这种模式虽然降低了公司的生产和运营成本,但也增加了产品质量控制的风险。

行业专家的观点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三只松鼠在渠道多元化方面的不足是其最明显的短板。而代工模式虽然在短期内无法改变,但却是制约其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只松鼠面临着线上渠道过度依赖、线下发展乏力、产品质量控制不力以及代工模式带来的风险等多重挑战。这些挑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妥善解决。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