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圈里,巨头公司往往被赋予独特的称号。当一家初创企业的估值攀升至超过10亿美元时,人们便称之为独角兽;而当规模壮大至1000亿美元时,则冠以超级独角兽的荣誉。
回首过去60年,超级独角兽历史性的成员包括:
50年代初,引领电子工具革新的惠普;
60年代,半导体芯片领域的佼佼者英特尔;
70年代,企业软件的代表Oracle及个人电脑时代的苹果与微软;
80年代,电信时代的思科与AOL;
90年代,互联网浪潮中的Google与Amazon;
以及00年代,社交网络的领军者。
如今,移动领域无疑是新十年的热点。Digi-Captial的最新报告再次印证了这一观点。在2014年的科技独角兽中,38家公司总规模达到1300亿美元,而仅在12个月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数量已增至68家,总规模更是飙升至2610亿美元。
这个精英团队中,暂未计算苹果、高通等移动基础设施巨头,也未将腾讯等移动业务占比较低的公司纳入其中,甚至连这样的巨头也被排除在外。尽管如此,这个的成员都是各领域的翘楚。
具体到2014年的移动独角兽,Uber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估值已突破400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一批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公司,包括Whatsapp的218亿美元、的206亿美元、Flipkart的110亿美元、Line的100亿美元以及Snapchat的100亿美元。
除此之外,还有一批估值在50-100亿美元的公司,如Dropbox的96亿美元、美团的70亿美元、Daumkakao的65亿美元等。而在估值20-50亿美元的公司层级中,的滴滴打车、UC、万达电商等与国外的Spotify、Yelp等公司齐名。更值得一提的是,有15家公司成功晋级为独角兽,包括万达电商、爱奇艺等。同时也有5家公司估值跌破10亿美元。
这些公司的增速各不相同,其中Uber、Snapchat、Flipkart和美团的估值增长最为迅速。我们也不难发现帕累托法则在独角兽中的体现:金字塔顶层的少数公司却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价值。
在地域分布上,亚洲的独角兽公司数量最多,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应用和品牌都来自这里。尽管公司数量略少,但其总价值却遥遥领先,是的三倍之多。具体数据为:以1440亿美元领跑;紧随其后,总价值为470亿美元;日本、印度等也均有不俗的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亚洲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瞩目。新晋的15家会员中,有12家来自、印度等亚洲。其中,万达电商更是以惊人的速度跻身10亿,这与其背后的万达、腾讯、百度等巨头支持密不可分。
对于投资者而言,寻找下一只独角兽是永远的追求。从2014年独角兽的构成来看,大部分独角兽都集中在交通和旅行、移动电商、社交网络等领域。无论下一只独角兽来自哪个领域,都将是移动互联网的产物。业内专家预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2017年全球营收将超过7000亿美元,而独角兽的总价值也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突破30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