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京生 05/03 上午 9:29 评论 (2)
【匠客工程机械】在库存管理过程中,面临两大核心问题:一是何时补货?二是补货数量应如何确定。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设定订货点的方式,当库存水平低于此点时,即需安排补货。在《库存的双重角色》一文中,我为大家详细阐述了订货点的计算公式:
关键订货点 = 安全库存量 + 交货周期乘以市场需求预测。
在许多情况下,代理商的库存订单并不能随时发出,供应商通常会设定固定的订货周期,如每周一次。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显得尤为重要。若零件订购数量不足,可能导致缺货,进而影响客户满意度甚至造成客户流失;而若订购过多,则会造成资金和空间的浪费,零件可能老化并形成滞销库存。
机械行业零件的持有成本占据其售价的相当一部分,大约为每年25%。换句话说,未能售出的零件每年会贬值25%。企业都不愿过多持有零件库存。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个理想的订货量,既能避免库存积压,又能保证合理的零件现货率,以达成最佳的库存平衡状态——即经济订货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简称EOQ)。
在零件采购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库存的成本主要由零件的订购成本和持有成本构成。其中,订购成本随零件数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持有成本则与零件数量成正比。当二者的成本相等时,此时的订货数量即为经济订货量,库存的总成本达到最低。
让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具体说明。假设某工程机械代理商每年销售约9,600条装载机轮胎,每条轮胎的持有成本为16元/年,订购成本为75元/单。那么这种轮胎的经济订货量是如何计算的呢?
接下来谈谈在固定采购周期下的EOQ计算。多数代理商在从厂家采购库存零件时,采购周期是固定的。这意味着代理商需定期库存,评估并补足不足的零件。在这种情况下,上文提及的库存成本主要为持有成本。若每年库存订单的订货次数为n,订货周期为T,那么经济订货量的计算公式简化为:
EOQ = D / n(或 D T)。
显然,订货频率越高、n值越大,EOQ越小,库存的持有成本也相应降低。
市场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对库存管理至关重要。预测是库存管理的第一道防线,通常采用“数据驱动、判断决策”的方法。即基于零件的历史数据做出需求预测,再根据市场反馈进行调整和判断。
当考虑批量折扣时的EOQ计算则更为复杂。零件的订购成本会随批量折扣的变化而变化。此时不能简单依据最高折扣批量来订货。正确的做法是计算不同批量折扣条件下的总库存成本,并选择成本最低的订货量作为经济订货量。
以润滑油为例,假设每年销售约2,025桶,润滑油的持有成本为库存金额的30%,订购成本为60元/单。采购价格则根据订货批量有所变化。我们要计算不同折扣条件下的总库存成本。
总库存成本TC的计算公式为:TC = 持有成本 + 订购成本 + 采购成本。
分别计算不同订货量下的总库存成本后,我们可以绘制出总库存成本曲线。通过比较不同订货量的成本,我们可以找到经济订货量EOQ,使得总库存成本最低。
精确计算经济订货量对于库存管理至关重要。每次订货时都应仔细权衡利弊,确保既不遗漏必要的零件,也不因贪图便宜而过度囤积不必要的零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库存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保持良好的库存水平,降低多余库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