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北京传来消息。据林草局发布,经济林产品领域的一套新标准——《石斛》行业标准已经问世,这一标准为石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石斛,这一传统名贵的珍稀中材,自古以来便备受瞩目。在20世纪90年代,浙江地区率先突破了铁皮石斛的组培快繁和设施栽培等关键技术。随着时间推移,至2015年,全国范围内的人工种植石斛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逐渐形成了产业化规模。以设施栽培为主的模式也出一些问题,如投入成本高、环境不够友好以及产品质量无法与野生品种相媲美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2017年重点研发计划中特别设立了“铁皮石斛大健康产品研发”项目。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品种培育、环境调控以及内生真菌的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近野生的石斛栽培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石斛自然生长,无需使用肥料、农,完全依赖天然的环境和条件。
经过数年的研究和努力,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发改司于2021年8月18日启动了《石斛》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全国主要的石斛研发和生产单位,如浙江农林大学和浙江森宇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共同参与了这项工作。经过三年的艰苦研究,《石斛》行业标准终于在2024年6月1日通过了全国经济林标委会的审定。
《石斛》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石斛产业创新理事长斯金平详细介绍了该标准的内容。标准中详细规定了石斛属植物的栽培环境、种子、种苗繁育、栽培技术、有害生物防治等一系列操作要求。斯金平特别推荐了“近野生栽培模式”,这是一种在不施加肥料、不使用农的情况下,使石斛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栽培方法。这种模式包括将石斛附生于岩壁或树干、树枝上,或者栽植于林下等自然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