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控与不合格品处理
1、不合格品控制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防止不合格品被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与客户需求。
2、不合格品控制的方法
先进行识别,再根据识别结果进行相应的控制措施。
不合格品的控制流程
1、识别
通过明确的依据或标准,如产品标准、客户要求、工艺文件、检验文件、样板等,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2、标识
对检验状态进行标识,标明是“待处理”、“不合格”或盖上检验章作为标识,以便于追溯。
3、隔离
将不合格品与合格品明确隔离,使用红色胶盘/物料框、专门的不良品架等工具进行隔离,并定时安排人员进行确认与数量登记。
4、记录
在规定的检验报告上正确记录不合格产品的相关信息,如型号、批次、检验日期、检验依据、不合格品的数量与检验结果。
5、评审
当不合格品量大或对公司信誉与资金影响大时,需相关部门进行评审,确定处置方案。
6、处置
处置方式包括挑选使用、返修、让步接收、报废处理及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等。
(1) 进货不合格品的处置
可采取退货、让步接受或要求供方采取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
(2) 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
过程不合格品一般可返工返修、让步接收或报废等。需根据具体情况,填写相应的申请单或报告,经审批后执行。
(3) 最终不合格品的处置
最终检验不合格时,一般需整批返工。对于可追溯到批次或具体不良产品的,可部分返工或挑选返工处理。所有返工后的产品需重新检验与确认。
7、预防措施:员工与技术人员在防止不合格品产生中的角色
强调员工和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熟练程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提供必要的培训与支持,鼓励员工参与质量改进。
8、检验员在防止不合格品产生中的作用
检验员是质量控制的一线人员,需具备良好的事业心、责任心与职业道德,按要求实施检验,并严格按制度对不合格品进行管理。
9、设备保养与防止不合格品产生
注重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护,确保其精度、稳定性与性能可靠性,以减少加工产品的质量波动。
10、作业方法的管理与防止不合格品产生
核心在于选择与确定工艺方法和保养方法,编制作业指导书,并进行异常作业的控制等。
11、5S优化环境与提升市场的关系
通过实施5S管理,优化生产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与产品质量,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12、三检三按三自与其他防止不合格品产生的措施
三检指自检、互检与专检;三按指按标准、按程序、按制度;三自指自主检查、自主调整、自主处理。还有其他措施如设备点检后的不良处理等。
以上就是关于不合格品控制及相关预防措施的详细说明。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还需注意其他相关因素如持续改进、质量文化建设等,以全面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