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布置仓库货架,提高仓储效率——一篇不可忽视的指南
合理摆放仓库的货架货位,是仓储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若初期缺乏科学规划,可能会导致通道拥堵、拣货路径迂回、货品杂乱无章等问题,不仅给拣货工作带来不便,还会严重影响整个仓储的作业效率。为此,我们精心汇集了大量仓储规划实例,运用3D建模技术,一比一还原真实场景,经过半年的精心打磨与总经理的亲自评审,现推出第二弹仓储规划视频教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规划与管理仓库。
上回我们分享了科学规划仓库库区的方法,为大家的仓储管理提供了整体布局的建议。今天,我们将从更细致的角度出发,进一步为大家分享仓储规划的思路和策略。
为了更好地优化仓储拣货工作,我们关注到了更细节的仓储规划思路和实际操作。现与大家分享以下几点关键内容:
一、确定货位总需求量
结合仓库SKU数量及上新频率,我们根据单月实际动销SKU来确定货位数量,并在此基础上增加15%及以上的货位数,以确保满足实际需求。
二、货架摆放原则
1. 摆放方式:货架应采用双排摆放、背靠背的形式,以节约空间并便于拣货作业。
2. 排距:每排货架间距的设定需根据仓库常用的拣货作业形式来调整。边拣边分的作业形式要求间距大于1.5M,而按单拣货的作业形式则需大于0.8M,以保证拣货时人员的通行效率。
3. 柱距与墙距:货架需避开柱子等障碍物,并确保不遮挡或包围消防设施。合理规避障碍物不仅可以提高库容率,还能提升作业效率。部分对防晒防潮有要求的商品,不建议靠墙摆放货架,应与墙壁保持一定距离,方便拣货通行。
4. 单排长度:根据仓库大小及拣货路径来确定单排货架的数量及长度。一般单排长度不超过10M,并在每8-10个货架后设置合适宽度的主干道,以缩短拣货行走路径,提高作业效率。
三、货位与货品上架设计
在货位设计时,应优先考虑优化拣货路径,推荐采用路程短、效率高的2S路线。对于波次配货的用户,建议采用边拣边分的配货方式,可一次性完成配货与分拣,大幅提高配货分拣效率。整个拣货区应按照热销、平销、滞销的商品分类进行A/B/C分区,并按相应的原则进行上架,以减少拣货员的弯腰、抬头次数,进一步提高配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