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请看以下的情境,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领导来到你面前说:“请你把项目材料整理好,我们明天要召开一个项目组内部会议,需要给出一个详细的计划以及风险点预对方案。”你回应后,领导离开。
你开始着手处理手头的工作,这时你发现:
材料需要以何种格式呈现?是PPT还是Excel?
会议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手头有两个项目,领导指的是哪一个?
风险点是什么?我理解的是时间紧张,有可能无法按时交付,但这是对的吗?
材料最迟何时准备好?
这时你感到有些困惑和压力,内心开始自问:为什么领导说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这些问题。接着你面临选择:是再去问领导一次,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准备?
你勇气去寻找领导,却发现领导不在座位上,原来是去了。于是你只能暂时将任务放在一边,焦急地等待领导回来。等待的过程中,你也无法全心投入其他工作。
这种情况在职场中并不鲜见。它不仅浪费了我们的时间,让我们反复沟通、等待反馈,还消耗了我们的精力和专注力。
那么,为什么会频繁出现这样的场景呢?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我们的“模糊思维”。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模糊思维”的特点及其危害,并提供克服方法。
一、“模糊思维”的特点
1. 直觉判断
我们常常基于直觉和感性进行判断和决策。《暗时间》一书中提到,我们的推理过程大部分是自动的,发生在潜意识中。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某个结论是对的,但其实并不能从逻辑上支持它。过度依赖直觉判断会使我们的决策缺乏专业性和严谨性。
2. 下意识的反应
“模糊思维”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比如在旅游景点走玻璃栈道时,虽然栈道很安全,但大家仍会因下意识而产生害怕的感觉。同样,在职场中,我们常会因为之前的经验或惯性而采取某种行动或决策。
3. 简化替代的倾向
当面对复杂问题时,我们的大脑倾向于寻找简单的问题来替代复杂问题。《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提到,大脑在无法快速给出答案时,会倾向于寻找一个更简单的问题来替代。这种简化替代的思维方式可能导致我们无法做出理性的决策。
二、如何克服“模糊思维”
要克服“模糊思维”,我们需要培养“精细化思维”。以下是具体的建议:
1. 使用5W1H思维方法收集任务和问题信息
当我们接到任务或遇到问题时,可以使用5W1H(What、When、Who、Where、Why、How to do)的方法来收集信息。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任务和问题,避免遗漏关键信息。
2. 运用5Why分析法接近问题真相
5Why分析法是一种通过不断追问为什么来追究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不断逼近问题的真相,避免陷入直觉思维的陷阱。
3. 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
为了搞清楚我们的思维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可以通过书写、教学和讨论等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思维盲点,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