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之义概述
会计,乃以货币为主要度量单位,采用特定的技术方法,系统而全面地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记录、计算和监督。其目的在于对经济活动进行深入分析、预测与控制,从而提准的经济信息,以助提高经济效益。此为一综合性管理活动。
二、会计职能之诠释
1. 基本职能:
(1)核算职能——即会计最为基础的职能,负责审核原始凭证,完成记账凭证的填制,登记账簿,并最终制作出财务报表。
(2)监督职能——此乃、社会及单位等多方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旨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法性。
2. 拓展职能:
评价历史经营业绩,参与当前经济决策,预测未济趋势。
三、会计基本假设之解析
1. 会计主体假设——指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明确了会计工作的对象及边界。
2. 持续经营假设——即假设企业或单位能够长久且连续经营。
3. 会计分期——为便于管理和决策,人为地划分月度、中期及年度等时间节点。
4. 货币计量假设——运用可核算的货币来计量经济活动,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前提之一。
四、会计核算基础之详述
1. 权责发生制——依据与义务实际发生的时间来确认其归属。
2. 收付实现制——根据货币实际收付的时间来确认其归属,是另一种会计核算基础。
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详探
1. 可靠性——确保信息为实际发生之事项。
2. 相关性——信息须能为经济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之信息。
3. 可理解性——信息应清晰明了,便于使用者理解。
4. 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间与不同企业同一时间之信息具有可比性。
5. 实质重于形式——当实质与形式存在差异时,应以实质为主进行处理。
6. 重要性——对于金额大小而言,低值易耗之项目可视为不重要而予以简化处理。
7. 谨慎性——不应对资产收益高估,对债务费用不低估。
8. 及时性——确保信息之提供既不迟延也不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