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存储的新时代,昔日繁复的存储设备已逐渐被淘汰,更多地依赖网盘和云存储技术。回想一下,过去在没有网络普及的年代,人们是如何携带和传输数据的呢?
一、软盘时代
在数据的早期存储中,软盘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软盘技术盛行的时期,电脑通常配备5.25寸和3.5寸软驱。
5.25寸软盘
虽然体积较大,类似于一本32K书本的大小,但其存储容量仅1.2M。那时,一个软驱的价格高达3500元。
3.5寸软盘
鉴于5.25寸软盘的不便携带和数据读取窗口易损的缺点,技术进步带来了3.5寸软盘。其体积小巧,读写窗口可闭合,保护了盘片的使用寿命,存储量达到1.44M。
二、的崛起
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渐成为主流。
初期,以CD格式出现,最大容量700M。随后,DVD出现,容量高达4.7G。
之后还有可擦写DVD,其特性使人们能像使用硬盘一样按需写入数据。双面双层DVD的出现更是让容量翻倍。那时,结婚录像多采用录像带保存,但后期逐渐转为保存。
三、硬盘与移动硬盘的变迁
随着技术的进步,硬盘和移动硬盘逐渐成为主流存储解决方案。
IDE硬盘盒
在硬盘技术初期,一些品牌电脑采用IDE硬盘转接盒,方便用户更换主机硬盘。
3.5寸移动硬盘盒
随着STAA硬盘的出现,人们开始使用U接口的桌面硬盘盒,方便数据备份。尽管当时使用的是U2.0接口,传输速度较慢。
易驱线
包括简化的IDE易驱线和SATA易驱线,用于外部备份电脑内部硬盘数据。SATA易驱线至今仍有使用。
2.5寸移动硬盘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更小、更便携的2.5寸移动硬盘盒和SATA硬盘盒。现在的2.5寸机械硬盘耗电量低,U接口供电即可满足需求。
四、固态存储与云盘的兴起
近年来,固态硬盘和云盘逐渐成为主流。
固态移动硬盘
M2接口的NVME协议固态硬盘已成为新宠,方便携带,大容量。MSATA转U的技术也使得老式MSATA硬盘焕发新生。
大容量U盘
虽然U盘的使用频率已大不如前,但大容量U盘如512G、1T的U盘仍然存在,可媲美小型移动硬盘。
云盘
网络上的云盘使用非常方便,手机端也可同步使用。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开始依赖云盘进行数据存储和传输。
网络云盘如百度云等为大众提供了便捷的免费存储服务;而私有云盘则为有特殊需求的企业或个人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