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起跑线,指的是什么呢?是早早开始启蒙教育、频繁参加补习班,还是提前预习老师即将教授的内容?其实都不尽然。
我所说的起跑线,是指学霸们都会早早地为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并以此为导向去努力。在接触过的众多优秀学生中,几乎未曾见过毫无目标、浑浑噩噩却能取得优异成绩的例子。
相反,在学业表现不佳的学生中,缺乏目标的情况却较为普遍。
我也常对学生们说,无论是每个学期的开始,每年的开始,还是学习阶段的开始,都应该学会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
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困惑:“我也有目标啊,但我的成绩始终无法提升。”其实,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并未掌握如何设定有效的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设定学习目标的ART原则,帮助学生们解决在设定学习目标时所遇到的困惑。
ART原则包括五个要点:Specific(具体)、Measurable(可衡量)、Achievable(可实现)、Relevant(相关联)、Timed(有时限)。
那么,什么是具体明确呢?
具体明确就是要想清楚自己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成绩。而不是简单地说“我要好好学习”这样空泛的话。
“好好学习”这个目标太过宽泛,其解释空间很大。比如,看三分钟的书可以被视为好好学习,成绩进步一名也可以被视为好好学习。这样的目标并没有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界限,连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在设定学习目标时,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明确的信号,比如我的目标是班级前十名、年级前五名等。这样的目标更具操作性,能够让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
一个可衡量的目标能够告诉我们距离终点还有多远。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数据来衡量目标,如具体的分数或排名。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度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拆解目标并落实到行动时,我们会发现看着目标自己已经很清楚应该做什么了。
现在人们常常开玩笑说:“我先定个小目标,比如考个清华北大。”虽然这听起来像是一种调侃,但实际上学生在设定目标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个既具有挑战性又可实现的学习方向。
目标和理想有所不同。理想可以放眼长远,但目标则需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设定目标时我们应该考虑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制定一个通过努力可以达成的学习计划。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目前还没有达到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并非遥不可及的。当我们实现了一个个眼前的小目标再去挑战更高一点的目标时那些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理想也会逐渐变得触手可及。
在设定大目标和小目标时相关性这一点尤为重要。例如我的大目标是提高语文成绩20分那么我就需要思考这20分应该从哪些部分提升具体到哪些题型需要加强练习等。
当小目标的完成有助于大目标的实现时我们就说这两个目标具有相关性。这样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就能保持清晰的方向感。
有时限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它能够给我们一定的紧迫感让我们不会拖延时间。我们应该在制定目标时就将时间锁定给自己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去完成它。
不要只想着自己能够坚持到什么时候而要想今天我要去完成什么任务。这样当我们努力在时限内完成一项项任务时就会发现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了。
有了时限我们的荣誉感和挫败感都会增强。荣誉感会成为我们下一个目标的重要动力而挫败感则会成为我们反思和调整目标的最佳时机。
正如英国那句俗语所说:“对于一艘盲目的船来说所有方向的风都是逆风。”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意味着没有前进的方向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原地打转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每个想要取得好成绩的学生都应该首先为自己设定一个明确且可执行的学习目标。当然这个目标不是随意填上去的而是要经过多方面的衡量和取舍最终决定下来的。
如果你还不清楚如何为自己设定一个可执行的可实现的目标那么不妨根据ART原则从现在开始规划你的学习目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