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意不怕位置偏僻_乡下生意商机

2025-02-2112:06:44经营策略0

故事:朱大山的小商店

故事发生在那个只有五十户人家、人口不足两百的小村庄的东北角。即便是在这样的地方,有一个名叫朱大山的男人却独辟蹊径,在这样一个看似不可能开商店的地方开设了一个商店。

朱大山并非无计其事之人,他与命运做着巧妙的博弈。尽管条件艰苦,但他的“雷锋商店”却如春花般在乡村中绽放,并且生意红火,持续了三十多年。

朱大山家境贫寒,兄弟姐妹众多,他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尽管他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但他内心深处并不甘于平凡。他喜欢写作,曾发表过一些小文章在报刊上。生产队的工作他也尽心尽责,受到了村民们的称赞。

在阅读青年杂志时,他看到了许多农村青年自主创业的故事,心中不禁蠢蠢欲动。于是他决定在自己的家乡开设一家小商店。

由于资金和空间限制,他将一间房子改造成了一个小小的“营业室”,开始时销售的商品非常有限。但随着他的努力和坚持,这个小商店竟然逐渐赢得了村民的喜爱。

朱大山在商店门前设立了一个小黑板,公开了商品价格,让顾客一目了然。他还为村民提供了免费的修车补胎服务,连零件费用也只是象征性地收取。这样一来,“雷锋商店”的名声便传遍了四周的村庄。

为了充实货源,朱大山经常要骑着自行车到集市或县城的批发铺去进货。他家的收入逐渐提高,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后来,朱大山娶了一个贤惠的妻子美荣。美荣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精明能干,成为了朱大山的得力助手。她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做生意时也常常为顾客省去一些零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也不断增加。当附近开设了几家超市时,他们的商店依然生意兴隆。

几年后,朱大山选择外出打工挣钱,而美荣则继续坚守在家里的“雷锋商店”。尽管农村人口逐渐减少,但美荣凭借多年的经商经验和人脉资源,仍然把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

美荣依然延续着朱大山的“雷锋精神”,为村民提供周到的服务。无论是送货还是提供帮助,她都尽心尽力。现在,他们的儿子在县城买了房和车,而“雷锋商店”也依然生意兴隆。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