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快速换模(ED)的深度思考
ED,即快速换模,是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期内容将系统性地分享该工具的实施步骤和案例,希望能为致力于开展ED课题的同行提供实质性帮助。
思考我们的企业当前ED课题的开展情况:
1. 模具类快速换模现状如何?
1.1 我们的换模是否已达到快速换模的水平?
1.2 是否有明确的换模流程标准?
1.3 换模一次需多少人、工具和配件?
1.4 是否有配备换模台车,以及数量?
1.5 是否提前准备了工具、配件以及进行了模具保养?
1.6 拆装模具及调整所需时间是多少?
1.7 换模过程中存在哪些浪费现象,应如何消除?
1.8 我们的改善空间还有多大?
2. 流水线类批量生产切换情况如何?
2.1 我们的流水线批量生产切换流程是怎样的?
3. 快速换模的目的在于提升产能或降低库存吗?
二、快速换模(ED)的由来
ED,即“单分钟快速换模”,起源于50年代初的日本。这是一种能有效缩短产品切换时间的方法和理论。
其奠基人新乡重夫先生,是机械工程学士,也是日本著名的工程师和工业工程(IE)领域的品质管理专家。他提出的“零损坏”理念是品质追求的最高境界。
新乡重夫先生共著有18部关于精益的著作,其影响的“新乡奖”于1988年设立,由州州立大学管理并由咨询公司辅导认证。
新乡重夫总结的快速换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八点。
三、快速换模(ED)的目标
快速换模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缩短换模时间。
缩短换模时间又是为了什么?
答案是提升单班产能。
然而单班产能是否由市场需求的总量决定呢?实际不然。在市场需求总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增加,企业需应对客户需求,若仍按旧有的换模时间生产,则需准备更多库存以应对市场。快速换模的理想状态是消除库存,实现柔性生产以满足客户需求。
要实现这一目标,可参考杜邦公式以及库存与换模的关系方法论。
四、转机切换方法详解
在精益快速换模课题中,选择哪种方法改善效果最佳?常见的有ED 8步法、简化4步法等。
详细解析各种方法的实施步骤和要点如下:
1. 快速换模的整体逻辑。
2. 快速换模的8步法实施步骤。
3. 快速换模的4步法实施要点。
五、快速换模(ED)的境界与规则
快速换模有六重境界,其中最高境界是设计阶段即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无需进行换模。
快速换模还遵循八大原则。
六、转机切换课题总结及案例
报告总结了多种转机切换课题的经验和方法,例如:通过ED四步法在注塑过程中实现快速换模等。详细描述了从现状把握到改善实施再到标准化的过程。同时提供其他案例如流水线大批量转机切换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