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部门累不累_冲压好干吗

2025-02-2115:05:15销售经验0

在制造业的璀璨星空中,汽车主机厂的薪酬体系尤为引人注目。特别是在专业领域,合资车企为应届生提供的薪资可高达10W+,是其他制造企业的两倍。仍有许多新人在实习期便选择放弃这份看似优厚的职业机会...

回想起当年,我的导师也面临着同样的抉择。他选择了留下,并在某家日系企业中晋升为冲压部门的大boss,年薪达到30W(这是他亲口所述的)。我十分好奇,那30W的年薪背后,他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又是如何成长为众人艳羡的高薪工程师呢?

年薪30W的工作环境揭秘

在汽车制造厂内,冲压车间的工作环境相对其他车间更为“宜人”。这里没有焊装的火花四溅,没有涂装的毒气困扰,也没有总装的重压。它需要承受80dB的压机噪音——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仿佛置身于持续的轰鸣之中。

在车间角落的接待室里,能感受到室外如同打雷般的节奏声;而站在压机旁,则可以体验到震耳欲聋的噪音。耳塞和大声交谈成为了这里的工作必备。

导师的“超级办公室”就坐落在这片几千平米的区域内,鲜有外出差旅。这里的工作日常与三大冲压工艺要素紧密相连:板料、模具和设备。

从搬砖开始的学习之旅

记得当年导师初入工厂时,满怀热情地投身于祖国汽车工业的建设中。在某德系热销车型上市的那一年,不少新人在一个月后便选择离开。

工厂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新人必须先体验生产线工作。导师被分配到生产科,负责冲压线的工作。他的工作内容是从线尾将冲压件搬到检具上,虽然工作制为8小时,但常常需要加班。在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中,他体验到了流水线工作的严格纪律。

工人们是自动化生产线上的重要一环。他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这种重复性的工作有时会让人感到。我在替导师顶岗时也曾深有体会。

设备与模具的挑战

经过轮岗锻炼后,导师开始深入学习设备与模具的相关知识。在设备科的日子里,他学会了如何管理价值昂贵的压机设备,确保其高效稳定地运行。

转至模具科后,导师面临了更大的挑战。模具的维护与保养变得更为复杂。他所在的团队需要解决因模具问题导致的生产故障。

导师和他的团队还必须与供应商密切合作,解决因质量问题导致的生产延误。有时即使问题不涉及外观质量,但若无法解决仍需将就使用。

品质与人力的不可或缺

在制造过程中,品质的保障离不开先进设备和精益生产。人的因素同样至关重要。在制造环节中,人的参与无处不在。日系企业对此深有体会,他们重视对员工的管理与培训。

凭借之前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导师得以进入技质科。这个部门负责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管理。在一次线上改造项目中,导师提出的方案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省了上百万),因此得到了第一次升职的机会。

当参观冲压车间时,不妨走到车间旁的办公室看看。在那里,你能更直接地体验到车间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一个优秀的车间团队总是充满学习热情和激情的。

小结

年薪30W的工程师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付出和努力。他们忍受了噪音、熬夜、体力劳动的考验;他们不断学习、积累知识、耐住寂寞。品质的最终保障还是取决于人。无论工作环境如何变化,对产品的热爱与追求绝不能丢弃。

那么,品牌的冲压工艺与外国品牌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差距呢?让我们拭目以待下一期的文章。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