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底模相关内容
在建造后张拉预应力底模时,需特别注意地基基础的承重能力。特别是在土壤压力作用下,底模沉降是一个常见问题。
地基基础的承重能力计算至关重要,一般以两端2至3米的范围作为受力区,并按照梁自重的一半来估算每端的承重量。应通过实验测定地基每平方米的承受力,以便确定合适的基础尺寸。
若项目位于软土地基上,且仅依靠扩大基础无法满足要求,则需要采取其他基础加固措施,如通打木桩、粉喷桩或碎石桩等。
对于已经处理过的地基,若仍出现轻微沉降,可通过在沉降范围内局部添加砂浆来调整标高,恢复预设的拱度。
当沉降不均匀时,则需要对整个结构进行加强处理,比如整体加厚10cm的混凝土(不仅仅是两端或仅受压变形严重的地方)。
二、张拉拱度问题
当梁为负拱时,其受力效果会降低,可能导致梁底开裂;而当梁的拱度过大时,会占用桥面铺装的厚度。
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张拉力不当、砼实际弹性模量与设计值存在差异、砼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孔道定位不准确以及底模沉降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检查张拉机具是否正常工作,确认张拉技术交底是否准确无误,并确保实际伸长值符合要求。
需精确确定波纹管的坐标,以满足设计要求。砼的张拉应在达到设计龄期和强度后进行,可以通过同条件试块强度来控制。
若需调整砼的弹模,可通过改骨料粒径来实现。对于底模沉降问题,需要进行校正或适当调整预设的反拱值。
三、伸长值相关内容
预应力张拉的合格性通常通过张拉力与伸长值的双重控制来检验。若张拉力符合设计要求但伸长值不符合要求,则表明张拉环节存在问题。
理论伸长值的计算需考虑钢束的弹性模量、管道长度、孔道摩擦系数和千斤顶摩阻系数K等参数,并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同条件规范中的界定值进行。
实际伸长值的计算需减去千斤顶长度段钢束的伸长值。对于大跨度梁的倒顶二次张拉,应减去第二次拉到上次控制力时千斤顶的伸长值,并加上两端夹片的值。
若波纹管出现堵孔情况,需根据堵孔的数量和长度来判断伸长值的差异。同时需注意个别钢束是否受力不均或缠绕。
四、波纹管堵孔处理
当孔道出现堵孔情况时,张拉伸长值可能不符合要求,注浆也可能不通。处理方法包括在封模前检查管道接头是否严密、管道有无破损等。
对于个别少许漏浆导致的堵孔,可以在张拉过程中将其绷掉,不会影响伸长量和注浆。
若只有一个地方堵孔且张拉时未发现伸长值符合要求,可以不处理该堵孔处,但需通过两端的伸长值反算堵孔位置,并在其左右两侧各开一个通浆孔进行灌浆。
若伸长值偏差过大,则需通过伸长值反算堵孔位置,并采取单根钢绞线探测、孔道灌水、冲击钟钻孔等方法来清除堵孔物质,然后重新张拉、补缺、灌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