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叶,一名有着十五载经验的PHP后端开发者。在2022年,我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挑战——失业。那时,我已步入35+的年纪,身为大龄程序员和未婚女青年的我,仿佛遭遇了人生的双重打击。
回首2022年,北京的最后一个工作单位,当裁员消息传来时,我并未感到过于失落。因为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从未停下脚步,但我始终对自己的能力抱有信心,坚信自己的技能足以支撑我的生活。
虽然公司不愿给予N+1的补偿,但我还是选择了潇洒地离开。我明白,在工作的五年中,我本应获得六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但我只选择了接受三个月半的赔偿。面对公司的困境,我选择了理解。现在回想起来,我也常常自问:公司的困境真的比我个人的困境更为严重吗?
春节过后,我并未急于重新踏入职场。一方面,我深知程序员行业“35+大龄定律”的残酷现实;多年的积蓄也让我暂时无需为生活担忧。于是,我决定回到家乡,开启自己的接项目生活。
为了找到项目机会,我在各大网站和接项目平台上注册了自己。有的平台要求缴纳保证金作为“入场费”,但这笔钱最终都以各种方式挣回了回来。在2023年里,我一边接项目一边享受着相对轻松的生活节奏。
这一年里,我亲身经历了做项目的酸甜苦辣。在其中我深刻地体验到几点:
- 资金限制——许多非互联网行业的客户因资金有限而寻求线上资源合作。如果他们资金充足,可能不会选择在网上寻找帮助。
- 互联网业务知识的欠缺——与客户沟通时常常会遇到对互联网业务知之甚少的人。他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实现的复杂性。
- 高昂的沟通成本——与外行客户沟通需求时需要耐心解释和引导。他们可能会频繁更改需求或对项目进度有过于乐观的期望。
- 不尽如人意的项目结果——因为需求沟通不畅或者缺乏明确的收款保障,导致项目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 有限的利润空间——项目在经过层层分包后到达自己手中时利润往往所剩无几。
- 需求传递的偏差——在中间商同行之间转达甲方需求时,可能出现信息偏差导致功能开发不符合甲方需求。
- 收款风险——作为最终开发者可能面临甲方公司款项结算问题导致无法收到尾款的风险。
这些就是我离职后第一年的经历与感悟。暂且书写至此吧。诸多的创业挑战与自救经历尚待后续继续述说。此刻的我已感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