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设计院曾是众人向往的圣地,是众多工程师们渴望踏足的领域。
随着土木工程行业的沉寂,媒体的聚焦之处,逐渐聚焦在设计院遭遇的种种困境。
自2024年起,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设计院接连陷入困境,如风暴中心的中心,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设计院的黄金时代已成往事,新的挑战已然来临。
盛极必衰,此言诚不我欺。从未见过设计院陷入如此艰难的境地。
那么,这些设计院究竟为何难以为继呢?
一、杭州某设计院受到外部环境冲击,经营持续亏损。2024年2月8日起,全院员工进入寒假模式(即停工停产),期间依旧支付员工工资待遇,直至恢复生产。此举展现了企业的良心一面。
在此期间,虽然公司按照最低标准为员工缴纳社保和公积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但具体的生活费数额由公司决定,有时甚至无法达到最低基本工资标准。
据公司预计,这种状态将持5个月之久。期盼之中,公司能在这漫长的等待后迎来转机。
二、广州某设计公司面临市场环境的严峻挑战和经济形势的不稳定。业务急剧减少,设计费回收困难,资金链面临压力。为应对此局面,公司决定寻找资金支持、精简人员、优化成本,并暂缓发放工资。
三、福建某设计公司的厦门分公司自2020年起受房地产行业影响。由于地产开发商拿地减少和设计款项,公司经营陷入困境。目前的处理方案是发放基本工资+社保公积金,并允许员工请长假。
四、深圳某集团的设计院部门因业务持续低迷,收入无法覆盖运营成本,陷入严重亏损。停工停产期间,向员工发放生活费并确保社保正常缴纳,但公积金暂停提取。
这种生活费仅相当于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的80%,对于员工而言压力巨大。
五、年末之际,风暴仍未平息。某设计院的某个所收入微薄而支出庞大,资不抵债的情况严重。公司不得不宣布停工放假,而关于放假期间的福利待遇则选择了保持沉默。这种情况在设计院中并不鲜见。
由于收入无法覆盖支出,设计院在待遇发放上变得十分拮据。据了解,停工放假期间,设计院仅会为员工缴纳社保而暂停公积金的缴纳。
我们期盼着2025年能带来转机,希望一切都能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