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幼时的记忆中,居住在宽厚所街,这条街道与历史悠久的舜井街交相辉映,形成了一个丁字形的布局。舜井街,其历史可追溯至四千多年前,被岁月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舜井,又称为舜泉,见证了三皇五帝时代的变迁。在宋代的文献中有所记载,欧阳修、苏轼、元好问等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了诗篇。当时济南的知府曾先生曾吟咏道:“山脚耕作揭秘故土,井畔依旧涌流泉源。清澈如雨润广陌地,冷侵静湖独享天之别。南狩往事已成历史,舜的荣光似乎仍在眼前。此水长流不休歇,恩泽传世于人间。”
读着曾先生的诗,我仿佛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舜井街昔日的风采。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南门桥北端的高台子上,有一家店铺,售卖着油盐酱醋和蔬菜等生活必需品。邻里们手持几毛钱,来到这里采购日常所需。
即使在滴水成冰的冬日里,售货员也会用冻得通红的手为顾客剥去白菜的老帮子。在那个年代,公平交易、诚信待人是商业的基石。那时候的人们,绝不会对而感叹。
冬天的白菜,纯净无污染,是真正的绿色食品。与粉条和豆腐一同炖煮,其味道鲜美无比。
高台店铺的北邻是沈家祖传的中医诊所,而东邻则是苏氏的棺材铺。舜井街繁华如织,车水马龙,这或许是因为它连接了泉城路和千佛山。
舜井街的中段有一座规模宏大的舜庙,殿堂伟岸,内有娥皇、女英的神像。园内元代的碑文记录了舜祠和迎祥宫的历史沿革。这条街上布满了古老的店铺和高台阶的深院老宅,世代相传的济南人家就住在这里。
我曾见过一条被粗壮铁链锁着的井口旁的舜井。传说中这里曾流传着大禹锁住“黑蛟”的故事。旁边就是舜井街小学。夏日里与小伙伴们在学校内玩耍时,曾见过一幕有趣的场景:一成年男士穿着女式连体泳装,带领男女学生在校内水池中戏水。
后来得知那位另类的老师因生活作风问题在“”期间被解职。如今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是当时人们的观念较为保守罢了。
舜井街长约三百多米,街的北头有个名为“清泉池”的澡堂子。在那里交上几毛钱后就可以衣服进入热腾腾的池水中沐浴。在舒畅的水雾中、在裸的坦诚中、在相互搓背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那么的真实。
沐浴之后用毛巾遮羞后便有热毛巾递来净面。叫来跑堂的伙计冲上一壶茉莉花茶在品味中仿佛忘记了窗外的风雨。
随着时间的推移舜井街除取而代之的是卖电器的商铺。这是开放后第一批小贩们掘得第一桶金的地方。
如今那条承载着济南古老文化的老街、老庙、老宅已不复存在了。大舜的足迹以及我们这些老邻居们的栖息之地也只存在于回忆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