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午后,我前往野塘体验雷强垂钓,巧遇两位手持钓竿的钓友。于是上前,我们彼此交流了垂钓的情况。
我注意到,虽天气晴朗、温度宜人,但两位钓友的面容都显得有些疲惫。待我询问了他们的钓获情况——一位空手而归,另一位仅钓得一条鱼后,我明白了缘由。
在烈日高照、气温攀升的时刻,小野塘与小河沟中经常可见鱼群浮上水面的景象。鱼群浮起,自然就不再吃饵了。那位未有收获的钓友仍不放弃,询问我是否有解决办法。我坦诚相告:在鱼起浮的情况下,确实没有捷径可走。
如果真的遇到鱼起浮的情况,最好的选择或许是收起钓竿,回家享受电视时光。若你仍愿意垂钓,那么调整心态,耐心守候或许能有些许收获。偶尔会有贪吃的鱼上钩,尤其是在傍晚时分,或许还有机会。
钓鱼这项活动,无论风霜雪雨,都需要一个早起的习惯。至少应该比大多数人更早起床。无论鱼是否在清晨开口,有些事情只有早起才能妥善处理,比如选择一个好的钓位。
野钓与黑坑不同。黑坑有固定的开放时间,而野钓则没有时间限制。谁去得早,谁就能掌握选位的主动权。
我曾多次撰写文章,建议大家在野钓时打隔夜窝。这是一种能显著提高垂钓效率的方法。每次提及此法,总有人评论说打隔夜窝是为别的钓友做嫁衣。对此我感到无奈,早到难道不好吗?
在寒冷的天气里,鱼的活跃度可能较低(但只是可能性较小)。然而春天已经到来,随着气回升,鱼儿的开口时间越来越早。特别是在夏天和秋天,很多鱼只在早晚开口较好,鲫鱼便是其中之一。
特别是在春季早期,无论是阴天、雨天还是光照不强、昼夜温差小的日子里,一天中都有鱼群的活跃。然而在阳光明媚、温度高、温差大的日子里,中午到下午这段时间鱼群容易离底甚至上浮(特别是在静水野塘中),这时候钓鱼便变得十分困难。相比之下,早晚时段则是最佳的垂钓时间。
人们常认为垂钓时间越长收获便越多,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有时人们一钓大半天却收获寥寥无几。这往往是因为他们错过了鱼儿吃饵的最佳时机。若想取得更好的渔获,应当把握住早上或傍晚的黄金垂钓时段。
相较傍晚而言,早上6点到9点这段时间是钓鱼的黄金时间。尽管如此,并非到了6点就必须开始垂钓。调漂、开饵、找底等步骤都需要时间准备。如果你想要准确把握时间,最好是在5点就抵达钓位进行准备工作,留给鱼群进窝的时间大约是半小时左右。当然你如果能更早出发那是更好不过的。
如能早起钓鱼的话我仍建议配合使用隔夜窝技巧来提高效率。若实在无法提前准备隔夜窝那么也需尽量提前到达钓位摆好钓竿并准备好饵料等物品来吸引鱼群。
以上策略在我看来是比较稳妥的做法。遵循这样的步骤操作但依旧未能获得收获时可能需要怀疑是否是遭遇了外来因素的干扰例如是否有电鱼者等来干扰了垂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