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的近义词

2025-02-2501:01:35创业资讯0

有的画作是人工绘就,有的画作则仿佛是天工开物。

那么,《立秋·初候凉风至》这幅天画出的作品,究竟展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呢?

一个“立”字所蕴含的深意,标志着季节的更迭与起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立,即是季节的建立与开始。五行之气的流转,旧的去,新的来,都汇聚于此。”

要理解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这个解释至关重要。在二十四节气的概念中,“气”是核心。当五行之气的交替在此刻交汇时,新的季节便由此开启。立春,代表着春木之气的初现;立夏,意味着夏暑之气的始至;而立秋,则是秋凉之气的初至;至于立冬,则是冬肃之气的始来。其根本,在于阴阳二气的消长更替。

立秋,秋季的初见。在这一天,太阳沿着黄经前进了135度。《管子》中记载:“立秋之时,秋气始下,万物收获。”立秋是阳气内敛、阴气增长的过渡时期,由炎热的夏季过渡到凉爽的秋季,生命也随此变化呈现阳消阴长的状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对立秋初候“凉风至”有着详尽的描述:“西方之风,清凉而肃。火的显现后,清风预示着寒冷的到来。”这种收敛的气息,真实的凉意,从字里行间深深触动人心。

尽管如此,天地间的热度依旧未减。

走在秋日的阳光下,依旧能感受到那逼人的炎热和难以消散的暑气。民间有句俗话说:“秋后的热气仍能热死人。”尽管节气意义上的秋天已经到来,但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还需时日。资料显示,往往要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能真正凉爽下来。尤其是在的南方地区,随着台风雨季的过去,气温反而更加炎热。中医将立秋至秋分这段时间称为“长夏”。

虽受炎热之象所惑,但先人的智慧与节气的奥妙却深藏其中。“一叶知秋”便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淮南子》曾言:“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尽。”而唐人诗中也有:“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那么这叶是什么呢?是梧桐。而它何时落下?正是立秋初候“凉风至”的时刻。就在大暑末尾的几日里,高高的梧桐树便开始落叶了。

相传在宋时立秋日,会将梧桐移入殿内。当“立秋”的时刻来临,太史官会高声奏报:“秋来了。”此时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此象征着秋季的到来。

宋人刘翰在《立秋日》中写道:“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风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醒来时,虽不见秋的踪影,但见月下梧桐落叶铺满台阶,这不正是秋的脚步吗?

在这持续的暑热中,从一片梧桐落叶知晓了秋的到来。微小的迹象常代表着事物的本质和未来的趋势。

热气仍然存在,但风已不再是那阵热风。《立秋·初候凉风至》告诉我们风开始带来凉爽,与夏日的热风有了本质的区别。

其实,那股热气也已不再是过去的热气了。

尽管正午的阳光依旧炙人,但早晚已有了丝丝的凉意。热力正在一天天消退。天地的阴阳之气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理解了这种天地间本质的变化和万物新的发展趋势后,《四季》系列中的《立秋·初候凉风至》更显得画家技艺高超:画虽人为,却仿佛天成!画中的色彩跳跃流动——、红色、蓝色、绿色——着墨之大胆、奇异,宛如“天语”。越细品,越能感受到画家对初秋气息变化的捕捉与表现之精准。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