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熟记《陋室铭》,至今仍能脱口而出。这篇古文词句精炼,音韵和谐,广为传唱。其文字所表达的意境高远,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当体验过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后,我方知陶渊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如何的决绝和彻底。他与世俗的淡泊,他的“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流露出的洒脱之情,实非常人所能及。
他诗中的“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无一不体现出他的生活态度:静谧、纯净、无欲无求。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他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交游之人,都彰显出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决心和决绝。
再读《陋室铭》,我察觉到其中似乎夹杂着些许矫情。相较陶渊明的简朴生活,刘禹锡的“陋室”何来“陋”字之说?仿佛描绘了一个在乡间度假的情景,无需劳作,亦无繁杂公务,只需享受生活:弹奏素琴,阅读金经,与学识渊博的鸿儒交往。这不禁让我联想到现代版的社交场景,如业界大佬在农家乐中品茗论道,畅谈天下。
思及此,我深感无需多言,心中已有答案:何来简陋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