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在人境,无车马喧嚣。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间气息日夕佳,飞鸟相伴归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谈及诗中的意境和对远方的向往,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已然成为众多人心中理想田园生活的代表。这句诗描绘出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于山间田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的悠然自在生活,是许多人心中所向往的生活方式。
现实中,多数人无法如诗人般归隐田园,但我们可以从诗中寻得内心的宁静。在《饮酒·结庐在人境》中,我更为喜爱开头两句,它道出了心远地自偏的哲理。即使身处喧嚣,若心能宁静自由,那所处何地又有什么差别呢?
现代社会的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常感焦虑。近年来,虽然有寻找僻静之处修行的风气,但真正的修行并非逃离红尘。鬼脚七在《人生处处是修行》一书中提出,修行就是降服自己的心。
对于多数人而言,长期的独处修行可能是他们眼中的修行方式,即远离尘世,与青灯古佛为伴。但如陶渊明诗中所言,真正的生活修行并非必须如此。选择在生活中修行,以出世的心态积极入世,是对生活的要求与对自己的挑战。
佛法讲求不离世间觉,寻求菩提正果并非必须脱离现实。生活是最好的修行道场,无论是吃饭、吵架还是工作,都可以是修行的过程。
1. 吃饭中的修行
学僧有源与大珠慧海禅师的对话,展现了修行的日常化。平常人也可在吃饭睡觉这些平凡的事中修行。专注吃饭,不分心他顾,就是修行。
在吃饭时保持觉知,让吃饭这个动作有了意识,这就是在修行。
2. 吵架中的修行
生活中的矛盾与摩擦难以避免,吵架时便是修行的机会。通过修控制情绪、换位思考和包容慈悲之心,可以在吵架中修炼自己。
看清自己的情绪,体会对方的情绪,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修得包容慈悲之心,便能更好地处理矛盾。
3. 工作中的修行
人的一生中,工作是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在工作中修行?刘禹锡的经历给我们提供了范例。他以出世之心积极入世,无论身处何境,都能积极努力地生活,同时又能做到随遇而安。
将工作中的得意与失意放到漫长的人生长河中看,便会发现它们只是短暂的浪花。工作中更要以出世之心积极入世,做到有也可以、没有也行。
无论生活给我们带来什么,修行都能让我们从痛苦中获得能量,从苦难中增长智慧。让我们更加觉醒地活着。这就是修行的意义,也是人生的意义。
如果你也喜欢这本书的修行理念,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最好的修行在生活 ¥33.8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