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内容】
关于微信礼物功能的全面解读
春节将近之际,微信电商团队做出了让人欣喜的调整。其“送礼物”功能现在正稳居微信对话框下方的显眼位置,恰好坐落于“红包”与“转账”之间,这一改变无疑为节日的礼物传递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1月的微信公开课上,虽然有外界对此功能给予了过高的评价,但微信团队以实际行动表明了其对该功能的重视,他们开辟了“关键资源位”,确保了其在用户使用体验中的优先级。
如今,体验一下微信内给朋友送礼的过程吧。只需打开与好友的对话框,点击右下方的加号,选择“礼物”选项,便可轻松进入留言和选礼物的界面。这里的一级推荐页面,常常展示的是“大家都在送”的热门礼物。
根据36氪的观察,那些近期或多数朋友送过的礼物往往会被放在推荐列表的前列。这种做法恰恰体现了张小龙一贯的产品思维——重视基于社交关系的推荐,而非单纯的机器算法推荐。这种精神同样体现在“看一看”和视频号的信息流设计中。
若想进一步搜索心仪的礼品,只需在顶部搜索框中输入品牌名或产品名,即可轻松跳转至微信小店,从而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选择。
对于微信送礼的性价比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在服装、美妆、3C、食品等主要送礼领域中,虽然微信小店在品牌丰富度、SKU数量及补贴能力上稍显不足,但无可否认的是其便捷性和社交元素的融入为礼物传递增添了更多温度。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一些知名品牌如优衣库、Lululemon等在小程序中有官方店铺,但在微信小店的搜索中却难以找到。这或许表明微信小店与小程序商店的对接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在今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小程序与微信小店的配合成为了重点讲解的内容。
根据微信团队的规划,微信小店、小程序、服务号将形成一个紧密的“三位一体”系统。其中,微信小店负责交易、订单及售后体验的统一管理;小程序则提供功能服务、会员体系及营销玩法;而服务号则专注于用户沉淀与复购等环节。
尽管电商系统整合仍需时日,但在微信平台上送礼的优势也显而易见。无需询问收礼人款式和收件地址、无需凑平台满减或领券、拥有更美观的收礼提示UI界面以及因社交关系带来的自然交流氛围等都是其亮点所在。
总结而言,“微信礼物”功能对于年货购买及亲友关系维护来说已足够便捷。然而对于需要高档次礼物来维系的人际关系,这一功能或许仍需进一步完善。当前阶段,微信电商业务更侧重于利用其强大的社交关系网络来降低商家的推广成本,并以此推动良性循环。
在公开课上,微信团队还展示了未来将推出的两大新玩法——“商家送礼好物”与“线下扫码送礼”。前者为商家提供了定制化页面装修及贴纸、包裹卡等服务,让送礼过程更加精致;后者则让线下商家能够通过二维码直接在线上为顾客送出礼物,既增加了新也拓宽了新场景。
一位来自零食类目的微信小店商家向我们分享道,自微信灰度测试送礼物功能以来,他们已迅速上线了一批礼盒装产品以抓住新功能带来的红利。他们对于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元宵节及情人节的送礼需求充满期待。他们认为新功能降低了送礼难度而非创造需求,这让他们感到兴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