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有人会用“七月流火”来形容盛夏的酷热,但实际上这是对成语的误解。这个成语源自《诗经·豳风·七月》中的一句诗:“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很多人误解其中的“火”字为火热的意味,实则不然。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的七月,对应现代的九月。“火”则指的是一颗明亮的星星——大火星。人们误以为这个成语是描述天气的炎热,其实它的本意是描绘天文现象的变化。每年的农历七月,人们会观察到火星的位置逐渐西移,意味着季节的转换。“七月流火”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夏季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即将到来。在古代,通过观察大火星的移动来推断季节变迁是一种常见的方法。而心宿二星——大火星的天文名称——是古代人用来确定季节和制定历法的重要参考之一。它是全天第十五亮星,也是最为孤独的一等星。通过观察心宿二星的位置变化,古人可以精确预测季节的交替和制定准确的历法。据现代天文学家的推算,春分时节,心宿二星会在东方升起,随着季节的变化,它的位置也会逐渐升高。到了秋季左右,就难以观测到它了。直到第二年的春分时节再次从东方升起。“七月流火”提醒我们季节的转变而非天气的炎热。这知识来源于陈丹阳所写的文章《人应知的古代科技常识》,文中对古代科技的智慧做了深入探讨。《阅读时代》2023年第07期收录此文以共享知识之美。编辑团队精心整理发表此文,感谢作者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