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元丰年间,滁州府发生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奇事。知府王明远因治水有功,被吏部推荐升任翰林院编修,然而宋神宗却下旨将这一职位赐予了沿街乞讨的兄长王明达,而王明远则需要官服,换上破衣,去行乞街头。
这对兄弟的命运变迁,不禁让人好奇他们的过去。原来,他们出身于汴京的望族,自小锦衣玉食,兄弟俩一同接受私塾教育。然而双亲早逝后,两个少年虽然坐拥万贯家财,却不懂世俗事务的处理。不到三年时间,他们就将祖产挥霍一空。
面对即将到来的春闱考试,兄弟俩陷入了困境。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沉默,兄长决定沿路行乞供弟弟赴考。然而弟弟坚决不同意让兄长丢脸。最终他们约定了互相扶持的章程。王明远身着破旧儒衫赴考,而王明达则将自己的最后半匹蜀锦裁成补丁,用粗麻绳束起蓬乱发髻。二人约定彼此相隔百步而行,以免被人识份。
这场艰难的千里跋涉充满了惊险与艰辛。在寒冷的冬天里,弟弟在客栈的炕头上温暖地休息时,兄长却在城隍庙的破幡下颤抖着度过寒冷的夜晚。最惊险的一次是在徐州郊外,王明达误入豪绅别院讨食,差点被护院的恶犬撕咬。等到终于抵达汴京后,他的左腿已经受伤严重,从此落下了终身残疾。
放榜那天,王明远成功了二甲第七名。这个喜讯传回滁州后,昔日冷清的祖宅突然车马繁忙起来。城中首富赵员外带着独女赵雪梅前来提亲。然而新婚当晚,妻子就立下了一系列规矩,禁止与行乞的兄长往来就是其中之一。尽管王明远内心深感委屈和无奈,但他仍然选择了听从妻子的要求。
当晚他去见兄长时,月光照见他脸上未干的泪痕。听完弟弟的哭诉后,王明达沉默良久,最终轻叹一声表示理解弟弟的选择。他愿意忍受苦难和贫困,只要弟弟能够成为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说完这些后他将半块硬馍塞给弟弟手中作为鼓励和支持。这成了他们兄弟之间深厚情谊的象征之一。此后三年间经常能看到一个瘸腿乞丐坐在滁州府衙外石阶上向路人乞讨虽然百姓不知道这个乞丐总把讨来的钱分发给孤寡老人更没有人察觉他总在深夜记录民情那些记录着百姓生活状况和行为的纸条总是在黎明前出现在知府案头成为王明远治理府衙的重要线索靠着这些线索王明远接连破获数起贪腐大案三年后吏部考评赞誉他治绩卓异庆功宴上他萌生了将兄长带入新任继续收集民隐的想法然而这个想法却被兄长拒绝了望着弟弟殷切的眼神王明达终究点头应允了离城那天百姓纷纷请求乞丐留下新任知府王明达的出现成了滁州城的一段奇谈百姓流传着关于他的故事以及那位始终跟随他的无名英雄每当初一十五府衙照壁前总堆着百姓为他准备的新蒸炊饼守门衙役说这是百姓给那位编外师爷留下的而王明远案头永远摆着两副碗筷据说是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始终保持清廉与公正之心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