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冯仑风马牛首发】
近期一项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美众认为自己的居住环境中有鬼。这些疑似鬼屋的住宅,对于房主和房地产经纪人而言是一大挑战,难以出售并获得良好的价格。尽管一些房地产商会雇佣灵媒进行驱鬼仪式以安抚客户,但效果并不显著。
尽管人们对灵异现象充满恐惧,却仍有不少人愿意花大量金钱和勇气去探索那些传说中鬼魅出没的鬼屋。这一现象令人费解。
事实上,鬼屋生意火爆的原因在于商家巧妙利用人们的心理。他们深知如何利用“灵异”、“恐惧”、“悬疑”等元素吸引游客。为此,他们会选择那些发生过灵异事件的地点作为鬼屋的选址,如废弃的学校、医院等。若能将故事编排得引人入胜,即便原本与灵异无关的地点也能吸引游客。例如,水族馆改建的鬼屋将当地溺亡女子的传说融入场景,令游客感受到神秘氛围。
为了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大型鬼屋会设计复杂多变的内部结构,以便安装更多的和编排更惊悚的场景。以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最大的鬼屋“慈急综合医院”为例,其保留了医院的原始结构,路径错综复杂,游客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走完。这种迷宫般的设计确保了游客每次都有新鲜感。
在欧美,由于万圣节狂欢的氛围浓厚,鬼屋的竞争异常激烈。商家除了依赖鬼屋内的恐怖元素外,更重视营造一种难以言喻的幻觉氛围。通过逼真的互动体验游戏项目,如迪士尼乐园的幽灵庄园主题公园等,游客愿意为这种刺激的游戏氛围排队购票。声光电的配合、工作人员的演绎以及的巧妙设置,共同营造了一种刺激的游戏氛围。
除此之外,商家还注重细节处理以提升游客体验。在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场景道具的规格等方面下功夫,确保游客在安全的范围内感受到最大的恐惧感。工作人员在吓唬游客时会遵循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如控制身体距离、拆散游客等。商家也会关注安全层面的原则,确保场景和道具的安全性。
回顾商业鬼屋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先讲述一个吸引人的故事或理念,再通过细腻的场景营造身临其境的感受,最后设计丰富的互动环节提供沉浸式的体验。这种商业模式与互联网产品的推广有异曲同工之处。互联网创业者可以借鉴鬼屋的经验,学习如何让用户信服并提升用户体验。
本文版权归“冯仑风马牛”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