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再读:曾子与孟敬子的对话
曾子,孔子的得意门生,名参。而孟敬子,身为仲孙氏,名捷,在鲁国担任大夫一职。某日,孟敬子前来探视病重的曾子。
曾子病重,生命垂危之际,孟敬子前来问候并向他请教。曾子以深情的语气说,就如同鸟儿临死前的哀鸣,人在临终时所说的话,往往都是心底最真实的想法,绝无虚假。这其中的“善”,更多的是表达真心实意的实话,而非单纯的善恶之善。
曾子接着表示,他下面要说的话都是出自真心。他强调君子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中应重视三种情况:发自内心的真诚,通过言行举止展现出来,远离粗暴、暴戾、轻慢与怠慢;保持庄重肃穆的态度,敬业乐群,以不断修持自信与被信的信念之路;涵养正气,言辞慷慨务实,远离粗鄙与卑贱。
曾子最后嘱咐孟敬子,真正的“礼”在于内心,而不仅仅在于表面的仪式和礼节。如果只是注重礼仪的形式,而没有内心的尊重和修为,那是不够的。真正的礼仪之道,需要自问内心是否真正尊重和遵循。礼的根源在于个人的自我修养。
笔者感叹,“君子所贵乎道”,其核心在于个人的自我修养;“礼”的真正价值,也在于人们内心的修为。无他。这篇文章的精髓,更多的是曾子对君子之道和礼仪之道的深刻阐述。萝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