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镜教练,家是运动新天地 —— 关于智能健身镜市场探访的深度报道**
近期智能健身镜在健身行业中崭露头角,引发了广泛关注。不少品牌纷纷涉足这一领域,推出自家的智能健身镜产品。随之而来的争议也不断涌现,究竟买智能健身镜是否等同于交“智商税”,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身体健康,在家健身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而智能健身镜作为这一趋势下的产物,宣称自己是“随时随地的专属运动教练”,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有些网友却持质疑态度,认为花大价钱买一面智能健身镜,不过是为了购买一个带有运动功能的播放器。那么,智能健身镜究竟是不是物有所值呢?
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了智能健身镜的知名品牌——FITURE的线下直营门店,亲身体验了健身镜的运动功能。使用健身镜需要借助手机登录App,选好课程后点击播放,镜子中便会出现教练的身影。健身镜还具备AI交互功能,可以实现动作纠正和调整节奏等。尽管有了AI的加持,该产品的交互功能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智能。比如AI纠错功能虽然可以通过智能传感器识别动作并提醒纠正,但由于没有语音提醒功能,使用者在运动时可能无法及时注意到镜子上的提示信息。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智能健身镜市场依然备受关注。根据相关数据,智能健身镜的销售量正在持续攀升,并且获得了大量资本的青睐。在电商大促期间,某些品牌的销量更是突破数千台。市场似乎进入了冷静期,销量有所放缓。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智能健身镜市场仍处于培育期,高售价和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的疑虑是主要的市场壁垒之一。AI识别技术的普及程度和精准度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2021运动健身行业报告》显示,家庭智能健身设备消费支出同比增速创下近三年来新高。这意味着家庭健身市场正在迅速发展,未来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健身镜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只要不断创新、完善产品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并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互动,仍有机会在这一市场中取得成功。综合来看,“智商税”一说或许过于片面和偏激了。智能健身镜作为新兴产品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未来是否能真正替代传统健身房和锻炼设备仍需市场和消费者进一步验证与考量。(北京青年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