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训内容与重点方向
-
政策解读与任务分解
- 围绕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摸查、内资项目统计规范、招商工作规程等政策文件展开解读,强化数据填报的规范性和时效性。
- 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如工业、农业、文旅业)分解年度招商任务,明确产业链龙头项目、补链强链企业的招引目标。
-
实战指导与流程规范
- 提供招商线索收集、商协会资源整合、企业拜访计划等环节的操作模板,推动“全覆盖、高效率”的招商体系构建。
- 强调招商谈判技巧(如明确目标、建立信任)及风险评估机制,避免随意选择合作伙伴或变更谈判条件。
-
区域资源与招商策略
- 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如交通区位、产业基础),开展科学招商、精准招商,吸引符合发展规划的优质项目。
- 整合载体资源,优化招商服务(如政策优惠、高效审批),提升企业投资信心。
二、培训目标与干部能力要求
-
干部素质提升
- 培养懂招商、会谈判的专业队伍,增强市场研判、协调沟通能力,实现从“理论储备”到“实践落地”的转化。
- 要求干部严守廉洁底线,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确保招商工作合规高效。
-
工作机制优化
- 通过案例分析、经验分享(如先进地区招商模式),探索可复制的招商路径。
- 强化部门协同机制,解决资金保障、政策落地等实际问题,形成全市“一盘棋”工作合力。
三、培训课程与考核机制
-
课程设置
- 理论课程:涵盖产业政策、二十大精神解读、招商法规等内容。
- 实践课程:包括招商活动组织、项目落地流程模拟、企业拜访实战演练等。
-
考核与评估
- 通过闭卷考试(如招商知识选择题、案例分析题)检验政策掌握程度。
- 结合招商成果(如签约项目数、资金到位率)进行绩效考核,推动培训成效转化为实际业绩。
四、后续工作计划
- 持续开展专题培训(如产业链招商、外资招商),适应经济发展新趋势。
- 建立招商案例库与问题反馈机制,动态优化培训内容与工作流程。
(注:以上内容综合各地招商培训实践经验,具体实施方案需结合本地实际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