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县级招商培训班的核心内容框架及关键知识点整理:
一、培训内容模块
-
基础知识与政策解读
- 明确招商引资定义:地方政府通过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推动经济发展。
- 分类:对内招商(国内资源)与对外招商(国际资源),以及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等细分形式。
- 政策重点:地方产业规划、税收优惠、土地政策及营商环境优化策略。
-
招商全流程管理
- 前期准备:市场调研、项目包装与可行性分析。
- 信息发布:利用行业展会、网络广告及政府平台精准触达目标企业。
- 谈判签约:平衡双方利益的谈判技巧,法律条款审核与风险规避。
- 后期服务:企业落地后的跟踪服务与政策兑现。
-
实战技能提升
- 案例分析:典型县域招商成功案例(如特色产业引进)与失败教训复盘。
- 模拟演练:招商话术设计、突发问题应对及合同条款磋商。
- 工具应用:大数据筛选目标企业、PPT制作项目推介书。
-
考核评估机制
- 笔试考核:涵盖单选、多选、判断题,侧重政策理解与流程掌握。
- 实操评估:模拟招商方案设计及现场路演评分。
二、常见问题解析
- “JQK现象”防范:避免承诺不兑现、服务脱节等损害政府公信力的行为,需建立规范化招商流程。
- 外资统计标准:注意区分市外资金与境外资金统计口径,合规使用再投资数据。
- 招商误区:避免过度依赖低价租赁,应综合运用政策、服务、环境优化等组合策略。
三、培训形式
- 理论授课:政策解读与流程讲解(占比40%)。
- 案例研讨:分组分析县域招商实例(占比30%)。
- 实地考察:参观成熟园区或重点企业(占比20%)。
- 考核反馈:笔试+实操双重评估(占比10%)。
注:以上内容综合了县级招商的核心知识点与实操要点,具体课程设计需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及发展阶段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