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消费帮扶实体店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主要通过以下模式及典型案例推进相关工作:
一、主要运营模式
-
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
设立消费帮扶综合交易平台,设置乡村振兴重点县产品专区,整合地方特色产品,实现集中采购、销售及数据分析功能。典型案例包括广西消费帮扶馆(玉林馆),该馆由广西农村投资集团运营,提供“一站购”服务。 -
定向采购帮扶
政府引导预算单位预留不低于15%的食堂食材采购份额用于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并通过“832平台”完成订单交易。截至2023年9月,广西33个脱贫县入驻该平台的供应商达1228家,上架产品近2万款。 -
展销专区与主题活动
通过举办年货订购会、农产品大展销等活动,组织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等引导群众参与现场展销。例如,南宁市乡村振兴集团在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消费帮扶馆举办年货订购会,集中展销沃柑果汁、土鸡蛋等特色产品。
二、典型案例
-
广西消费帮扶馆(玉林馆)
2021年12月正式开馆,整合玉林本地农副产品,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该馆是自治区发改委等部门指定的帮扶产品采购平台,具备线下展示、线上交易及“一件代发”功能。 -
都安瑶族自治县消费帮扶活动
通过“现场摆摊+线上线下订单”模式,将市场下沉到村屯,帮助农户直接销售土鸡、黑豆等农产品。例如,三只羊乡合作社直接认购村民养殖的土鸡,减少流通环节成本。 -
南宁市消费帮扶供应链建设
2023年配送销售额达6980万元,依托“邕工惠”及“南宁市消费帮扶”平台,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采购本地农产品。2024年通过年货订购会等活动进一步促进产销对接。
三、政策与机制支持
-
跨区域协作
深化粤桂协作,推动“圳品”认证合作,引导深圳企业投资建设供深农产品基地,提升广西农副产品品牌影响力。 -
长效清欠机制
地方政府落实拖欠企业账款“应付快付、应付尽付”原则,强化中小微企业权益保障,优化消费帮扶产业链营商环境。
广西消费帮扶实体店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及强化政策支持,有效促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