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课程的定位可从教育目标、学科属性及实践导向三个维度综合阐述:
一、学科基础地位
-
核心必修课程
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系统讲授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方法及策略组合(4P理论),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承担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需管理学等先修课程支撑,也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
跨学科知识整合
课程内容融合经济学、行为科学及现代管理理论,培养学生在市场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研究、竞争战略制定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强调多学科交叉应用。
二、人才培养导向
-
应用型技能培养
课程设计以培养“知识+素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模拟营销(如沙盘推演)、社会实践调查等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解决实际营销问题的能力。 -
职业素养塑造
注重职业道德、团队协作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市场敏感度与决策能力,以适应基层企业营销岗位需求。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路径
-
教学内容结构化
涵盖市场细分与定位(STP战略)、营销环境分析(SWOT)、产品定价策略等核心模块,形成从理论到实践的知识闭环。 -
动态调整机制
结合行业趋势与市场需求更新案例库,例如通过分析品牌重新定位(如万宝路转型)等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市场定位的动态调整逻辑。
综上,市场营销课程通过系统性理论传授与实践能力训练,旨在培养具备战略思维与实操能力的复合型营销人才,其定位既体现学科的基础性与综合性,也突出职业教育的应用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