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经营管理培训要点梳理
一、培训内容与课程设计
-
政策与理论
- 农业产业政策解读、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政策及联农带农机制完善。
- 深化农村改革与乡村振兴最新部署,包括土地流转规范、农村产权交易等。
-
经营管理技能
- 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运营管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建设。
- 电商营销策略(如县域特色农产品推广、直播运营)及供应链管理。
-
生产技术指导
- 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如山东小麦管理、海南菠萝种植)开展种植技术、土壤修复、病虫害防治等实操培训。
二、培训形式与方法
-
多样化教学模式
- 采用“集中授课+现场教学+互动答疑”结合的方式,增强理论与实践融合。
- 案例教学与结构化研讨,分组输出成果并分享经验。
-
实地考察与交流
- 组织学员到示范基地(如琼海凤梨园、沙美村)学习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
- 开展“科技大集”等活动,发放技术资料并现场答疑。
三、组织单位与政策支持
- 多部门协作:通常由农业农村部门、高校(如吉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等联合举办。
- 资金与资源保障:部分培训提供免学费名额或代收住宿费,明确费用明细及发票流程。
四、典型案例与成效
- 山东临沂:通过培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指导小麦春管措施,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 吉林与海南:培育电商人才和品牌推广带头人,助力特色农产品(如水坡村菠萝)市场拓展。
- 甘肃瓜州:通过市县级培训提升带头人风险防控能力,2024年新增市级合作社2家。
五、下一步计划
- 持续分层培训:按产业和区域需求分批次开展,覆盖关键生产环节。
- 扩大覆盖范围:鼓励更多新型主体参与,强化联农带农机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注:以上内容综合自各地2024-2025年公开培训信息,具体安排以官方通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