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羊,别称塞隆、瞎狯等,主要分布在东北、河北、内蒙古及西北的高原山地。它们是小型的哺乳动物,成年体重在300-500克之间,体型短小,尾巴长度仅有3-6厘米。
地羊通常独自栖息在阴暗幽深、潮湿安静的内,只在特定的繁殖期内与同类共同生活。虽然过去因庄稼、损毁植株而被人们厌恶,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羊的多种用途逐渐被发掘出来。
特别是地羊骨,因其能替代虎骨而备受瞩目,收购价格迅速上涨。高品质的地羊骨售价甚至超过300元。除此之外,地羊的皮毛也四季茸密厚实,质地柔润光滑,富有光泽,能有效抵御低温冷害的侵袭。
地羊也是限制农作物茁壮成长的因素,林木花果等都会受到其危害。它们的食性广杂,农作物的萌芽生根期、开花结果期都是其重点危害期。地羊会依靠锋利的牙齿咬断植株的根系,导致植株无法获得水分和养分,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种植效益会受到一定的损失。这一损失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病害预防措施来减少。如定期清理粪便和草料残渣、保持养殖区域安静清洁等。一旦发现地羊出现异常状况,应及时咨询技术人员并采取对症措施。养殖地羊需谨慎,不能盲目跟风养殖。
关于地羊的形态特征,《百感录》中也有所记载:“西北有兽类黄鼠,短喙无目”。它们头部扁宽、棱角分明、小眼被灰褐色的毛发遮挡,视觉退化,依靠发达的听嗅觉活动。体型粗短肥壮,呈现出圆筒状,四肢短壮有力。前肢有镰刀状的锐爪,能够挖洞刨土。它们的周边常会有土堆。地羊还表现出贪食的特点,土层深厚疏松的田地、林地荒坡等都是其理想的栖息地。该鼠无冬眠过程,会提前在内储藏充足的食物以应对越冬的需求。早晨和晚间是它们频繁出没的时间。地羊肉质鲜美细腻清香,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其皮毛性能优良,可制作小型皮件和饰品。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地羊皮毛前要进行充分的消毒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