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初探:搭建框架理解大局
在一个行业的深入研究过程中,搭建研究框架是最初且关键的一步。这一步骤旨在将一个复杂的行业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模块,通过逐一研究这些小模块,我们可以形成对这个行业的全面认知和判断。
行业研究的框架包含六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探究行业市场规模,二、研究行业的生命周期,三、深入了解产业链结构,四、分析竞争格局,五、考察宏观环境,六、研究盈利模式。
探究行业市场规模就像是要了解一个池塘里有多少水、多大的空间可以养活多大的鱼。一个大规模的行业往往能诞生大型企业,找到市场空间大的行业和赛道至关重要。而市场规模也决定了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天花板,反映了行业的实际大小和实力。计算市场规模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费米问题——即如何判断市场规模大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逻辑拆解和假设预估。
行业同样有其生命周期,包括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每个阶段行业的规模、增速、竞争状况以及收入和利润都有显著不同。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采取相应的商业策略。如何判断行业处于哪一个生命周期阶段?这可以通过增速和市场集中度两个重要指标来判断。
产业链的研究是理解行业生态的重要手段。通过微笑曲线理论工具,我们可以判断行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及话语权。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它涉及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游零部件制造商、下游整车制造商以及终端消费者。研究产业链有助于企业明确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竞争格局的研究是为了分析行业和赛道中的竞争者数量以及这些竞争者的实力。常见的竞争格局包括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对于新入局者来说,不同的竞争格局意味着不同的市场壁垒和竞争策略。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环境的支持。宏观环境如同阳光、水分及空气,对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宏观环境是为了识别出宏观环境变化对行业的影响,从而及早发现外界的风险和机遇并及时采取行动。PEST模型是最常用的宏观分析工具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厘清影响行业发展的四大方面因素。
盈利模式是行业的方式,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同的业务模式导致了不同的盈利模式,进而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研究盈利模式是为了帮助企业挖掘更好的盈利模式,提升盈利能力。行业中常见的盈利模式多达六种,包括产品盈利、服务盈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