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云纱面料批发市场在哪里

2025-04-1512:49:55创业资讯0

上午阳光,顺熙晒莨厂内的工人井然有序地忙碌着。染好的纱被小心翼翼地插上竹竿,两边工人协同作业,将纱平铺于青青绿草之上,接受阳光的洗礼。

晒场旁边是半开放的染场,工人们在此用精心调配的薯莨液为香云纱上色。轻快的流行音乐在耳边响起,一位工人随着节奏摆动身体,边工作边享受音乐的愉悦。在晴朗的日子里,晒场尤为繁忙,自早晨七点太阳升起,工人们便迎着阳光开始他们的一天。一位工人表示:“在这样的天气里,一点音乐都能为工作增添乐趣。”

香云纱,被誉为“软黄金”,至今仍然保持手工生产的特色,与大自然的“配合”密不可分。阳光、泥土、染液,乃至湿度、温度,都对这块面料有着深刻的影响。就像大自然赠予这片“黄金纬度”的礼物,香云纱在佛山得以传承、发展,并逐渐走向世界。

周晓刚,顺熙香云纱的负责人,同时也是顺德香云纱非遗传承人、伦教香云纱协会会长。他与香云纱打交道了几十年,掌握了与自然“打交道”的技巧。他解释,没有化学染剂的参与,香云纱的染色完全依赖于天然染料——薯莨。制纱过程中,工人们将薯莨研磨成粉,根据不同比例兑制成浓淡不一的薯莨水,再将丝绸坯布反复浸泡上色。制作一匹纱,需要经历浸、洒、封、煮等多道工序,最后还需“涂泥”并洗净。

香云纱的生产过程对天气有着极高的要求。周晓刚表示,在理想的生产时间——端午节后到重阳节前,需要足够的阳光和适当的湿度。遇到天气不佳时,生产时间可能会延长。每个细微的自然差异都会在纱上留下独特的痕迹,摊在阳光下的一匹匹布,仿佛是大自然的日记本。

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开放,香云纱的生产一度陷入低谷。在民间对传统服饰的复兴与非遗的引导下,香云纱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并越来越受欢迎。目前,顺德有20多家生产香云纱的企业,整个珠三角地区近40家。位于生产香云纱“黄金纬度”的佛山地区,不仅晒场众多,也向其他地区输送掌握生产技艺的人才。

除了传统的生产工艺得到保护和传承,生产香云纱的技艺也得到了机械化、现代化的改进。例如,为了形成香云纱特有的“褐—黑”阴阳色效果,现在有了专门的涂泥场,使用机械涂泥,不仅减轻了工人的负担,也增加了产量。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