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思考模式,这些模式对于写作方法的启示让我受益匪浅。例如,信息的分类、问题类型的拆解等,这些内容让我开始关注系统化的思考方式。这篇文章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启发。
在探究这些思考模式的原点时,我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通过这三类信息,我自然地联想到在日常工作中进行需求调研时,也是在搜集这三类信息。每类信息的作用和搜集方法各不相同。“记述信息”需要度的事实数据支撑,“评价信息”则需要明确的评价条目和标准,“规范信息”则是基于前两类信息的分析得出的决策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无论沟通还是写作,探寻自己思考的原点非常重要;拉平彼此对概念的认知是交流对话的基础;以原点为中心,进行系统化的内容整合是关键。
书中还强调了用词的具体性。回想起小学时,我对于“蔚蓝”和“湛蓝”的区别也曾经困惑不解。现在我发现,有些时候我们使用某个词仅仅是因为觉得它美丽,却很少去探究它的真正含义。这部分内容让我明白,无论写作还是演讲,具体练习时找到关键点并踏实练习是非常重要的。真正想要掌握一项技能,需要细致入微的钻研和坚定的决心。
阅读这些内容让我激动不已,仿佛找到了“点-线-面”多元视角的实例。书中对于某个概念点的本质理解、基于概念点的分类思维以及在分类基础上的框架思维,让我深受启发。如果能够把这种认知逻辑应用到其他方面,形成自己的“点-线-面”思维,必将更好地指导我思考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