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折叠和裂纹区别

2025-04-1517:42:10创业资讯0

连杆性能检测及其表面裂纹成因分析

连杆是柴油机中至关重要的传动部件,由于其受力复杂,对其结构刚度和疲劳强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在我公司开发的某型连杆试制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三根连杆表面存在裂纹。本文旨在通过一系列的理化分析,探寻裂纹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宏观检验与初步分析

我们首先观察到这三根连杆的裂纹均产生于靠近大头端的分模面上。裂纹形态整齐且呈纵向分布,整体与材料的纤维流线重合。根据剖切面的观察,裂纹深度约为10mm,属于扩展性裂纹。

二、金相分析与深入研究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裂纹的性质,我们在距加工区边缘约8mm处取样进行金相分析。结果显示,裂纹一侧与表面呈一定角度,深度同样约为10mm,且与锻造变形流线一致。而未加工处的裂纹未贯穿连杆表面,距表面约0.2mm。裂纹前端与表面的角度较大,曲折分布,尾部较为尖细。

三、化学成分与硬度梯度分析

连杆材质为42CrMoA,表面与基体的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异,符合技术条件要求。而在硬度梯度测试中,我们发现连杆表面4.0mm范围内颜色深的区域硬度值较高,表面则有明显的硬度降低。

四、分析与讨论

考虑到连杆材质为42CrMoA,碳含量较高,在淬火时转变剧烈,容易产生较大的应力,从而增加淬火开裂的风险。而锻件的分模面由于变形会出现严重的纤维流线,其横向性能较差,也会增加淬火开裂的风险。综合各项分析,我们排除了连杆在淬火时产生裂纹的可能性,初步判断裂纹为锻造时产生的缺陷在热处理时发生扩展所致。

五、裂纹产生过程还原

该连杆由16t模锻锤多次打击成形,在打击过程中金属在分模面位置垮塌。垮塌后的金属随着型多余的金属流出形成飞边,在锻模桥部位置。个别连杆杆身在锻造过程中形成的缺陷在热处理前未完全清除,成为淬火时的裂纹源。在淬火过程中,这些缺陷使强度降低,产生的巨大应力超过材料本身的强度,从而产生裂纹。使用的锻压设备精度对产品质量也有重要影响。在本案例中,锻压设备的锤臂水平倾斜导致部分连杆产生原始缺陷。这些缺陷在热处理应力的作用下,沿着金属流线方向扩展。

六、结论与建议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