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49年的张成俊,与国同龄,她的人生轨迹犹如一面镜子,映淄博这座文明古城的历史沧桑和的飞跃生活。
张成俊与丈夫王绪明在喜迎新成立75周年之际,向祖国献上了最诚挚的祝福。她娘家在淄博高新区的北苑村,年轻时,她曾在乡村学校担任民办教师,这份职业赋予了她广阔的视野和积极向上的思想。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她的工作不仅照亮了乡村孩子们的求知道路,更让她思想活跃,积极进取。
1974年,张成俊与王绪明喜结连理。当时,他们一个是建筑工程队的施工员,一个是乡村民办教师,他们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了村里年轻人学习的榜样。随着孩子的出生和老人的需要照顾,家庭的担子越来越重,但他们从未退缩。张成俊一直寻找机会,希望改变家庭命运。
1991年,村预制场的招商信息点燃了张成俊内心的创业火花。在丈夫的支持下,她毅然承包了预制场。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短缺问题,她凭借坚韧的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四处求助,终于解决了原料问题,并请来了技术人员指导生产。预制板的生产迅速打开市场,成为抢手货。
步入老年的张成俊热爱传统技艺,喜欢打花棍。家庭的状况让她不得不做出选择。为了更好地照顾家人,她放弃了预制场的承包,转行做起了餐饮。19,她带着刚刚成年的一双儿女,在北苑村开启了一家饭店的创业之旅。
创业之初,张成俊每天清晨就带着儿子奔波在菜市场,精心挑选最新鲜的食材。她用心比较、讨价还价,为顾客提供优质的菜肴。回到饭店后,她又投入管理岗位,监督烹饪环节,并根据客人口味不断创新菜品。她热情周到地服务顾客,让顾客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