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遭遇肾病,血肌酐升高时,那种恐慌与绝望仿佛让人陷入一片黑暗。肌酐的升高,确实意味着肾功能的部分丧失或损伤,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产生深远的影响。
面对这一困境,患者们往往迫切希望找到降低肌酐的方法,以寻求一丝安慰。纵观肾病治疗领域,近二三十年来,降肌酐的方法虽多,但核心思路并无太大变化。
其一,肠道排毒。肾脏虽为主要的排毒器官,但当其功能下降时,我们可以利用肠道这一第二条排毒途径。物有尿毒清、肾衰宁、大黄、用炭片等,而灌肠方式如中灌肠、炭片灌肠、结肠透析等,都是为了增加排毒,提升毒素的效率。
其二,皮肤排毒。尽管皮肤的排毒功能相对较弱,但浴、熏蒸等治疗手段确实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排毒能力。应用这些方法时需注意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及血白蛋白水平,避免过度引起脱水现象。
其三,调整饮食与活动。毒素的产生与“吃与动”息息相关。适度控制饮食、减少活动确实可以减少毒素的产生,达到降肌酐的目的。应避免过度控制导致营养不良。
其四,物干扰。某些物如羟苯磺酸钙、维生素C可能影响肌酐的真实性,这种方式并不推荐。有些医生可能故意为之,或是患者自我安慰的方式,但这并不能真实反映病情,甚至可能带来风险。
尽管上述方法确实能让肌酐在一定范围内下降,但它们并不治本,只是通过肾脏以外的途径排毒,并未增加肾脏自身的排毒功能。那么,如何真正降低肌酐呢?关键在于改善肾脏自身的排毒功能。只有让肾脏损伤减轻、功能恢复,才能增加肾脏自身排毒能力,让肌酐真正下降,肾功能才能稳定。
为此,要降低“四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的影响。这些不仅影响肾脏功能,也影响全身脏器的功能。通过饮食控制与物治疗,将“四高”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减轻肾脏损伤。对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伤患者而言,控制好血糖和血压对肾脏的保护性至关重要。
还要积极控制并发症、控制肾脏炎症、增加肾脏供血。肾功能损伤后可能出现酸中毒、贫血、高血压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加速肾功能恶化。当并发症出现时,要及早干预。对于免疫炎症性肾病,控制肾脏炎症反应至关重要。中医治疗也是增加肾脏供血、促进肾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